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历史真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6.本学科为开卷考试,全卷共两道大题,考试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商周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繁荣时期。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文物是()A.人面鱼纹彩陶盆B.二里头铜鼎C.司母戊鼎D.开元通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青铜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出土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C项正确;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居民时期使用的陶器,不是青铜器,排除A项;二里头铜鼎是夏朝时期的文物,排除B项;开元通宝是唐玄宗时期使用的货币,排除D项。故选C项。2.中国历史上迁都的因素有很多,如战争、改革、环境等。下列事件中,为了推进改革、学习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A.商朝盘庚迁殷B.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C.明成祖迁都北京D.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是因为北魏的都城地处偏僻的平城,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孝文帝想要充分吸收汉族的文化制度来治理和统一中原地区;他想要迁都来获得汉族地主的认可的正统地位;孝文帝还希望通过迁都来学习汉族先进文化,B项正确;盘庚迁殷,是发生在商朝中后期的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一次历史事件,是指盘庚继位后,为了挽救政治危机,排除A项;明成祖迁都北京是为了巩固统治和明朝的战略安全,排除C项;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是因为抗日战争的需要,排除D项。故选B项。3.“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体现这一观点的工程是()A.都江堰B.长城C.大运河D.紫禁城【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题干“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反映的是隋朝大运河的影响,C项正确;都江堰是战国时期修建的,排除A项;长城从西周开始修建,排除B项;紫禁城是明朝建造的,排除D项。故选C项。4.在历史故事分享会上,同学们讲述了唐朝文成公主入藏、辽宋澶渊之盟、元朝回族的形成等故事。这场故事会最恰当的主题是()A.政治互鉴B.中外交流C.政权并立D.民族交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反映的是唐朝与吐蕃的民族关系,“辽宋澶渊之盟”反映的是宋辽之间的和平交往,“元朝回族的形成”反映的是元朝民族融合,因此最恰当的主题是民族交融,D项正确;材料的内容与政治互鉴无关,排除A项;材料属于民族交往不是中外交流,排除B项;“元朝回族的形成”与政权并立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5.下表记录了毛泽东在某一时期的部分政治活动。据此判断当时正值()1923年6月加入国民党1924年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一大1925年10月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1926年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二大A.第一次国共合作B.红军长征C.全民族抗战D.解放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参加中国国民党一大”“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映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A项正确;红军长征是在1934年开始,排除B项;全民族抗战是在1937年开始,排除C项;解放战争是在1946年爆发,排除D项。故选A项。6.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年代尺,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