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9年中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4页,满分40分,考试时间40分钟。2.考试形式为开卷。你可以参考自带的课本和相关资料,但不能互换。3.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来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4.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5.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分)本部分共6题,每题2分,计1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A.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B.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C.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D.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故“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点睛】根据题干“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是信息提示,关键词是“共同原因”。据所学可知,“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中国近代史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据此回答以下各题。2.“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事件()①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②结束了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3.芮恩斯在《一个美国外交官在中国》中写道:“我向上海的总领事发出具体的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材料中提及的“这场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有()①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②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治③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④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2.B3.C【解析】【2题详解】从“推翻专制”“共和兴”可以得出,此次事件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帝制,并且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②③正确,B项符合题意;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是洋务运动,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的是新中国的成立。①④错误,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3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可以看出这场运动的主角是学生,有学生发动的一次爱国运动。根据课本所学可知,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后,1919年5月4日,学生发动的五四运动。在举国上下汹涌澎湃之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植物,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运动取得初步胜利。①③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②错误,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4.阅读表格,其内容反映出的共同历史背景是()——郑家馨《殖民主义史:非洲卷》A.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B.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C.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D.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表格的时间,英、法等宣布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度大致都发生在19世纪上半期和中期。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纷纷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