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2021年陕西省中考物理试卷(副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2分)下列物质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橡胶B.木材C.铜D.塑料【考点】导体.【专题】电流和电路.【分析】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常见的绝缘体有陶瓷、玻璃、橡胶、油等;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解答】解:通常情况下,橡胶、木材、塑料都属于绝缘体,铜是金属,属于导体。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实例;生活中哪些物体为导体,哪些物体为绝缘体,属于识记的内容,比较简单。2.(2分)有一种随身携带的“声波盒”,它利用47000Hz超声波使液体高频振动产生无数微小的气泡,再立即使其破裂,这个短暂的过程,会产生强烈冲击力,将物体表面的污渍、油脂撞击、剥离下来,达到高效清洁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超声波只能在水中传播C.利用超声波清洗物品说明声波具有能量D.超声波和人耳可听到的声波在同种情况下传播的速度不同【考点】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声速;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应用能力.【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声音能传递能量和信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结合具体实例可做出判断。【解答】解:A、超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超声波可以在固体、液体以及气体中传播,故B错误;C、利用超声波清洗物品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D、超声波和人耳可听到的声波在同种情况下传播的速度相同,故D错误。故选:C。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点评】本题通过具体的实例考查了对超声波的产生与传播、超声波的利用等的理解,属基础题,难度不大。3.(2分)下列光现象与水中筷子“弯折”现象的原理相同的是()A.日食的形成B.水中倒影C.小孔成像D.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理解能力.【分析】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光的反射是指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解答】解:水中的筷子弯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A、日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小孔成像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D、透过放大镜观察物体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光现象的区分,熟悉三种光学现象是解题的关键,是一道基础题。4.(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子带负电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C.原子由原子核和质子组成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间隙【考点】原子结构、元电荷与带电情况;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专题】应用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应用能力.【分析】(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而电子带负电;(2)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之间有间隙。【解答】解:A、电子带负电,故A正确;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故B正确;C、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故C错误;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点,是一道基础题。5.(2分)有关体育运动项目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游泳时使人前进的力是手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