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目标梳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教学难点:1.单位的换算;2.刻度尺的读数方法;知识梳理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1)长度的单位①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②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2)长度单位的换算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刻度尺的使用(1)使用刻度尺前要三看①一看:零刻度线是否磨损.②二看:量程是多少.③三看:分度值是多大.(2)使用刻度尺要三会①会放:要紧贴并平行于被测物体。②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③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共同组成.3.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化曲为直法、滚轮法、累积法、化整为零法、替代法等.4.时间的测量(1)测量的工具:日晷、沙漏、石英钟、机械钟、电子钟、停表等.(2)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时间单位还有时(h)、分(min)、周、年等.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3)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①调:先进行调节,按下复位键,使秒针指在“30”处.②按:按动转柄按钮开始计时.③停:再次按动转柄按钮,计时结束,这时秒针会停在最后计时处.④读:读出停表上分针和秒针所对应的时间值,相加即为测量值.特别提示:使用任何一种测量工具时,都要首先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5.误差与错误(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2)造成误差的客观原因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不精确、实验方法粗略、环境因素对仪器的影响等原因产生的,故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所以误差是不能够避免的.(3)造成错误的原因错误是由于测量者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或读数时粗心大意等原因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4)减小误差的方法物理实验中常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另外,还可通过选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等办法来减小误差.重点梳理【重点01】刻度尺的使用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单位、零刻度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0”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且尺面要平行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3)记录数据:计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4)结果处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这样可以减少误差。易错点:①刻度尺的所选量程不一定必须大于被测物体长度,是尽量大于被测物体的长度,这是为了减小误差。②分度值决定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重点02】(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时,应注意两点:(1)若几次测量中有错误结果,应去掉错误的结果,求剩下的几个正确结果的平均值.(2)平均值小数后的位数应跟原来记录的测量值的位数相同,不是越多越准确,如果平均值除不尽,正确的做法是除到比测量值多一位,然后四舍五入,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2)关于准确值和估计值(1)4.40cm和4.4cm的意义是不一样的.4.40cm的准确值是4.4cm,估计值是0.00cm,其分度值是0.1cm;4.4cm的准确值是3cm,估计值是0.4cm,分度值是1cm.(2)初中物理阶段,如果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他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长度,可以测出n个相同的微小长度的总长L,则一个微小长度D=。如图测铁丝的直径:n圈L2.平移法当一些物体的长度(如纽扣的直径、圆锥的高等)隐藏在物体内部时,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对齐(一端与刻度尺上有刻度线的位置对齐)垂直(垂直于刻度尺)3.化曲为直法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弹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两端做好记号,然后把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两记号间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例如测量两地之间的路程,就可以采用这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