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噪声的危害和防止目标梳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噪声的定义、来源、等级及危害。2.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知识梳理1.噪声的来源(1)噪声定义①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②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乐音: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乐音是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3)常见的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等.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1)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分贝,符号dB.(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3.控制噪声减弱噪声的途径:(1)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阻断噪声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重点梳理【重点01】噪声与乐音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叫做噪声。注意:从环保角度定义的噪声范围比从物理学角度定义的噪声要广。噪声和乐音的异同点: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是二者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乐音可能会成为噪声,但是噪声不可能变成乐音。噪声和乐音的波形图乐音波形图噪声波形图【重点02】噪声的等级响度的单位:分贝(dB)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计量噪声的强弱。0dB是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能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不超过50dB。注意:分贝(dB)是响度的单位;0dB是人耳能听到声音的下限,而不是没有声音。3.影响【重点03】噪声的控制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从声源处减弱介质传播声音从传播过程中减弱人耳听到声音从人耳处减弱(1)从声源处减弱事例:给机动车加消声器;把电动机密封;禁止鸣笛、关闭手机……(2)从传播过程中减弱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道路旁植树;关上窗户……(3)从人耳处减弱戴防噪声耳塞、耳机、头盔;用手捂住耳朵……声在日常生活中的利用辨析熟悉的来人现象:和您朝夕相处的人在室外说话时,我们通过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在说话。原理: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音调、响度都有可能相同,但音色绝不会相同,因为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相同,由于非常熟悉,我们通过辨别音色就能分辨出谁在说话。判断壶水是否倒满现象:向瑗水瓶中倒水时,听声音就能了解水是不是满了。原理:不同长度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时发声频率不同,空气柱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暖水瓶中水越多,空气柱就越短,发出的声音频率越大,音调也就越高,特别是水刚好倒满瞬间,音调会陡然升高,通过听声音的高低,就能判断出水是否已经倒满了。挑选商品现象:我们去商店买碗、瓷器时,用手或其他物品轻敲瓷器,通过声音就能判断瓷器的好坏。原理:有裂缝的碗、盆发出的声音的音色远比正常的瓷器差,通过音色这一点就能把坏的碗、盆挑选出来,当然实际还用辨别音调,覌察形态等方法,但主要还是通过音色来辨别。测量距离现象:前面如果有一建筑物或高山,对着建筑物或高山大喊一声,用表测量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的时间,利用声速就可以测出我们与高山或高大建筑物的距离。原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就产生了回声.看病现象一:听诊器原理:人的体内有些器官发出的声音,如心肺、气管、胃等发生病变时,器官发出的声音在某些特征上有所变化,医生通过听诊器能听出来,依此来诊断病情。现象二:B超检查原理原理: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称为超声波,超声波有一定的穿透性,医生用某些信号器产生超声波,向病人体内发射,同时接收内脏器官的反射波,通过仪器把反射波的频率、强度检测出来,并在显示屏幕上形成图象,为判断病情提供了重要的依据,B超利用的是回声原理。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