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熔化和凝固目标梳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知道熔化和凝固图像。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会查熔点表。重点: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概括能力。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固体熔化时的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像表示出来。知识梳理1.物态变化(1)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都会发生物态变化.(2)判断一个变化是否属于物态变化,要明确三点:①在变化过程中物质的种类是否变化.②在变化过程中物质是否由一种物态变成另一种物态.注意:物态变化不是形状的变化,而是物质由一种物态变为另一种物态,物质的种类不变.2.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3.探究固体熔化的规律(1)水浴加热:试管中装有固体的部分完全浸入液体中,但不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其优点是使被加热物体受热均匀,减缓物态变化过程,便于观察.(2)实验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海波或石蜡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试管壁和试管底.(3)在实验中,为了使固体均匀受热,试管应该选择较细些的,且装入的量不要太多,同时注意用水浴加热.4.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如海波、冰、各种金属等.(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如玻璃、石蜡、松香、沥青等.注意:①有没有熔点是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标准;②熔化过程:晶体由固→固液共存→液;非晶体由固→软→稀→液;凝固过程:晶体由液→固液共存→固;非晶体由液→稀→软→固.③熔化(凝固)图象:关键是是否存在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④晶体在熔点时所处的状态有三种可能: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5.熔化(1)图象甲晶体熔化乙非晶体熔化(2)晶体熔化条件:①达到熔点.②不断吸热.6.凝固(1)图象甲晶体凝固乙非晶体凝固(2)晶体凝固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不断放热.重点梳理【重点0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器材及作用:(1)测量工具:温度计、秒(停)表;(2)温度计的原理、使用和读数;(3)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底部均匀受热;(4)器材组装顺序:按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实验装置2.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1)实验中选用小颗粒固体的目的:使小颗粒固体受热均匀;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固体小颗粒充分接触,温度测量更准确;(2)采用水浴法加热优点:①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②固体物质温度上升缓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3)烧杯中水量的要求:能够浸没试管中的固体即可;(4)试管插入烧杯中的位置要适当:①试管中所装物质要完全浸没在水中;②试管不能接触到烧杯底或侧壁;【分析数据和现象,总结结论】图1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图2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3.根据实验数据描绘温度-时间图像;4.根据实验数据或图像判断熔点、熔化时间、晶体、非晶体、物态、内能大小等;5.根据实验数据或图像总结晶体熔化特点。【交流与讨论】6.探究冰在熔化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当试管中的冰开始熔化时,立即将试管浸入另一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观察冰是否继续熔化;7.烧杯口处“白气”的成因: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8.熔化过程中内能、温度和热量的变化规律: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热量,内能逐渐增大,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断升高;9.增加熔化时间的方法:①增加固体物质的质量;②调小酒精灯火焰;10.熔化前后图线倾斜程度不同的原因:熔化前后物质的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相同时间温度变化量小的比热容大);11.冰熔化后继续对烧杯加热,试管内水不会继续沸腾的原因:没有温度差,试管内的水不能再继续吸热;12.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13.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14.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的原因:水的温度高于晶体熔点,晶体可以继续吸热;15.通过图像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16.比热容的相关判断和计算;实验结论:晶体有熔点,晶体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