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光的直线传播目标梳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的分类。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4.通过观察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以及小孔成像实验,理解实验是研究物问题的重要方法。5.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养成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知识梳理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注意:月亮、镜子等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的直线传播现象①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为倒立的实像;②取直线:激光准直,整队集合,看木板的棱是否垂直;③限制视野:坐井观天,一叶障目;④影的形成:影子,日(月)食;(3)光线:我们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注意:光线的引入应用了模型法。模型法: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称为模型法.此处所讲光线是看不见的,但我们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使用一条带箭头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它,将问题简化,就是利用了理想化模型这种思想方法.3.光的传播光不仅可以在空气、水等物质中传播,而且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重点梳理【重点01】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果是不同种,或者同种不均匀介质,那可能会发生反射或折射。)(2)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线是人们为了表征光的传播而引进的一个抽象工具,它是一个理想模型,而不是真实存在的。(光线的定义,利用初中物理中的理想模型法。同样利用理想模型法的,是磁感线。)4.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应用(1)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①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不透明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相对黑暗的部分就是物体的影子。影子部分并非没有光照到,而是光相对比较少。②日食、月食:日食:如图2,发生日食时,太阳、月球、地球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在中间,在地球上月球本影里的人看不到太阳的整个发光表面,这就是日全食,如Ⅰ区。在月球半影里的人看不到太阳某一侧的发光表面,这就是日偏食如Ⅱ区,在月球本影延长的空间即伪本影里的人看不到太阳中部发出的光,只能看到太阳周围的发光环形面,这就是日环食,如Ⅲ区。简单说,日食就是月球的影子。日食现象印证了光的直线传播。月食:如图3,发生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同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如下图所示。当月球全处于Ⅰ区时,地球上夜晚的人会看见月全食;若月球部分处于本影区Ⅰ、部分处于半影区Ⅱ时,地球上夜晚的人会看见月偏食,但要注意,当月球整体在半影区时并不发生月偏食。学科简单说,月食就是地球的影子。月食也印证了光的直线传播。③小孔成像: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体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体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如图4所示。成像特点:倒立、实像(所有实像都是倒立的)。成像大小:小孔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和小孔的距离,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小孔成像的一个常考的经典案例:太阳穿过树叶缝隙,在地上留下的圆斑。(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①利用激光准直引导掘进机直线前进。②排队时看齐。[来源:学&科&网]③射击瞄准,瞄准点、准星、缺口三点一线。【重点02】光速(1)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2.99792458×108m/s,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真空中的速度,计算中取c=3×108m/s。水中是真空的3/4,玻璃中是真空的2/3。(2)光年: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光年是距离单位,用来描述宇宙中天体间的距离。1光年=9.4608×1012km。(3)光与声传播的区别传播是否需要介质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可以在固、液、气体中传播,但传播需要依靠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空气中15℃时的声速为340m/s一般情况下声速快慢关系为:v固>v液>v气光能在固液气等透明介质中传播,也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