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升华和凝华目标梳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2.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教学重点: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教学难点:解释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知识梳理1.物态变化图固态液态气态熔化汽化液化凝固升华凝华定义: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特点:属于吸热过程.2.凝华定义: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特点:属于放热过程.重点梳理【重点01】理解升华和凝华规律归纳:(1)抓住“两个状态,一个关键词”,如下表.现象初始态末状态关键词升华固态气态直接凝华气态固态直接(2)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发生升华和凝华现象,它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主要是冰、碘、樟脑丸、干冰这几种物质的升华;霜、冰晶、冰花、雾凇等凝华现象.(3)升华和凝华过程中没有中间环节——液态.【重点02】常见现象所代表的物态变化类别常见升华现象:①将试管中的碘放入热水中(碘的熔点113℃),过一会儿固态碘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碘蒸汽又会变成固态碘。②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③冬天,晾在外面的结冰的衣服会变干,这也是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了。④钨丝灯的钨丝时间久了会变细,这是升华现象。常见的凝华现象:冬天早上出现的霜,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雪花,钨丝灯灯泡用久了会变黑,这些都是凝华现象。升华吸热:人工降雨——干冰升华;干冰升华吸热降温,防止食物腐烂变质;医学手术——干冰升华;舞台云雾效果。【重点03】干冰升华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极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大量的热而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1)人工降雨:干冰进人冷空气层后,会很快升华,在升华过程中将吸收大量的热,使冷空气层的气温急剧下降,这时高空中的水蒸气便会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小水珠相互聚集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熔化而形成雨。(2)贮藏食物:固态的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会吸收大量的热,且没有残留,干冰的这一特点可以用作制冷剂,用于贮藏食物。(3)医疗手术:现代医学中的“冷冻疗法"也是用干冰作为冷冻剂,把干冰放在病变组织(如疣子)上,由于干冰升华吸热,该组织的温度骤然降低,使病变组织坏死或冻结摘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4)舞台云雾效果:舞台上有时要用弥漫的白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感觉,方法就是向空气中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由于干冰升华时吸热,使周围气温迅速下降,于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云、雨、雾、露、霜、雪、雾凇、冰雹是常见的自然现象,是水的不同物态,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一、云的形成地面附近的水蒸气上升,越往高空温度越低,到了一定高度,如果高空的温度高于0℃,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滴,如果高空温度低于0℃,水蒸气就凝华为小冰晶。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就形成了云。云涉及的物态变化有液化和凝华。物态变化过程:二、雨的形成我们已经知道,云是由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如果云中的水滴增大到一定的程度,在重力作用下就会下落形成降雨;如果小冰晶增大后下落,当到0℃以上的空气层时就会熔化形成降雨。雨涉及的物态变化有液化、凝华和熔化。物态变化过程:三、雾的形成春秋季节夜间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便液化成雾。雾涉及的物态变化是液化。物态变化过程:四、露的形成初秋季节空气湿润,夜间温度下降,地面附近的水蒸气在植物枝叶表面液化便形成露。露涉及的物态变化是液化。物态变化过程:五、霜的形成霜是一种白色的冰晶,多形成于深秋或初冬季节的夜间,当夜间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水蒸气在地面或枝叶上凝华形成霜。霜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物态变化过程:六、雪的形成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并且高空的气温降到0℃以下时,水蒸气便凝华成小冰晶,下落过程中周围水蒸气与其接触而结晶成雪。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