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光的色散目标梳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3.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4.初步认识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作用。1.光的色散和色光的三原色.2.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色散现象;色光的混合.知识梳理1.色散(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是复色光.(3)彩虹形成原因雨后的天空悬浮着大量的细小水珠,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小水珠上时被折射成绚丽的七彩色,这就是雨后彩虹.2.色光的混合(1)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2)色光的混合规律与颜料的混合规律是不同的.3.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4.红外线和紫外线(1)红外线特性:①红外线的热效应强.②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很强.红外线的应用:①利用红外线加热物体.②利用红外线实现遥感、遥控.(2)紫外线特性:①紫外线的化学作用.②紫外线的生理作用.③紫外线的荧光效应.紫外线的应用:①紫外线可使照相底片感光.②紫外线可治疗皮肤病和软骨病等.③医用消毒、防伪.重点梳理【重点01】光的色散(1)太阳光(白光)经过三棱镜(或等效物)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2)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由色光混合而成的。彩虹是太阳光传播过程中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而产生的。(3)一束太阳光照到三棱镜上,然后从三棱镜射出的光分解为各种颜色的光,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光线由空气进入三棱镜后,发生了光的折射,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程度最大。(4)色散的实质是光的折射。(5)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发生了色散,这才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重点02】不可见光|(1)光谱:把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这是可见光谱。(2)红外线: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也有能量辐射,不过人眼看不到,这样的辐射叫红外线。①红外线的主要特征是热作用强,可以用来加热食品、浴室的暖灯、红外线理疗仪等。②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也比较强,使用对红外线敏感的底片可进行远距离高空摄影、也可以在没有光线的夜间摄影、红外线遥感仪等。③红外线还可以用来制作电视机的遥控器,自动出水水龙头。④不仅是太阳光中含有大量的红外线,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因为任何物质都由分子组成,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就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简单说,红外线的作用——热作用,感应作用。(3)紫外线:在光谱的紫光以外,也有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紫外线可以促进钙质吸收(这就是人们为什么要晒太阳)、杀死微生物(紫外线灯杀菌、人们晒被子)、荧光物质发荧光(日光灯、验钞机)。简单说,紫外线的作用——荧光作用、生理作用(杀菌)和化学作用(照相机底片感光)。光(电磁波)频率与波长的公式光是一种电磁波,所以也满足v=λf这个公式,只不过由于真空中的电磁波速(即光速)不变,所以真空中时,公式一般写成c=λf=λT,其中,光速c不变,则波长λ与频率f成反比。即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电磁波谱中,频率f红外<f红<f橙<……<f蓝<f紫<f紫外。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A.红外线与紫外线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相等B.霓虹灯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是光的色散C.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是由平面镜所成的像发出来的D.共享单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2.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它颜色光被吸收,只留下红色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被吸收,留下其它颜色光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它颜色的光3.验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