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显微镜和望远镜目标梳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能够说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主要结构;2.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显微镜、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的成像情况;3.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宇宙探索奥秘中的重大作用。教学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教学难点:利用两个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知识梳理1.显微镜:(1)显微镜镜筒两端的每组透镜相当于一个_______。①目镜:靠近_________的凸透镜,成放大的_______像。②物镜:靠近_______________的凸透镜,成放大的_______像。(2)显微镜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是因为经过了_____________作用。2.望远镜:(1)组成:望远镜由两组___________组成。①目镜:靠近_________的透镜。②物镜:靠近_______________的透镜。(2)作用:①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_________附近成一个实像。②目镜: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用来把这个像放大。3.探索宇宙:(1)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A.牛顿B.伽利略(2)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远的天体距离我们约130亿_________。(3)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的行星是_________。重点梳理考点1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解读1.显微镜的结构物镜:靠近物体的一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焦距较短。目镜: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焦距较长。载物台:用来放置被观察物体(载物片)的平台。反光镜:通过反光提高载物片上物体的亮度,反光镜有两面,光太弱时用凹面镜会聚更多的光,光较强时用平面镜反光。增大视角的方式:放大再放大2.显微镜成像原理被观察的物体经物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一实像恰好处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后,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如细胞等。3.总结(1)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物镜所成的实像作为物体,进一步放大为正立放大的虚像。(3)第一次:倒立、放大、实像;第二次:正立、放大、虚像;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第1步第2步第3步1.望远镜的结构物镜:靠近物体的一组透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焦距较长。目镜: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相当于放大镜,焦距较短。增大视角的方式:先拉近再放大2.望远镜成像原理远处物体的光经过物镜,由于所观察的物体极远,物距远大于二倍焦距,因此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所以经过目镜作用后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目镜的作用是把物镜成的实像放大成虚像,相当于放大镜。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以便观测到更暗的星。3.望远镜类型:开普勒型: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焦距较长,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焦距较短,以物镜所成实像(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已变为正立的像)为物体再次成像,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增大视角的方式是先拉近再放大。伽利略型: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目镜,是一个凹透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是凸透镜。光线经过物镜折射所成的实像在目镜的后方(靠近人目的后方)焦点上,这像对目镜是一个虚像,因此经它折射后成一放大的正立虚像。增大视角的方式是拉近。4.总结(1)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目镜:相当于放大镜,使缩小的实像在1倍焦距附近,将实像作为物体,放大为正立放大的虚像。(3)第一次:倒立、缩小、实像;第二次:正立、放大、虚像;望远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第1步第2步1.一场新冠肺炎疾病影响了全世界,而其中的罪魁祸首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某医疗机构利用显微镜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而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电子显微镜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