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眼睛和眼镜目标梳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眼睛的结构2.知道眼睛是怎么看见物体的3.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难点:眼睛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知识梳理一、眼睛的工作机制眼球相当于一架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透镜,眼球后部的相当于胶片(光屏),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成的是一个、的像.二、近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近视眼的形成是由于晶状体变,对光的折射能力,看处物体时,物体发出的光提前会聚,像成在视网膜的方;可以戴镜来矫正,因为它具有光线的性质,使清晰的像略,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三、远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远视眼的形成是由于晶状体变,对光的折射能力,看处的物体时,物体发出的光延后会聚,像成在视网膜的方;可以戴镜来矫正,因为它具有光线的性质,使清晰的像略,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答案:照相凸视网膜倒立缩小实厚增强远前凹透发散向后移重点梳理考点1对眼睛和眼镜的解读1.眼睛的结构:(1)角膜:在眼球前部凸出的透明部分。(2)晶状体:眼球前部有一个透明的囊状物体叫晶状体,它的特点是易发生形变,弹性较好(3)睫状体:位于晶状体附近的肌肉,起改变晶状体形状的作用,使眼睛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焦距变大;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焦距变小。(4)视网膜:上面布满了感光细胞,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的刺激产生信号,视神经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它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中的胶片。(5)瞳孔:可以放大或缩小的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在外界光线充足时,瞳孔缩小;光线较弱时,瞳孔放大。2.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的刺激产生信号,视神经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可以看到了物体,睫状体可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相当于改变了凸透镜的屈光度。3.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1)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2)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如下图所示4.近点、远点、明视距离远点:眼睛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眼部肌肉完全松弛时,即晶状体最扁平时,这时能看清的最远点叫眼睛的远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处)。近点:眼部肌肉极度紧张时,即晶状体最凸时,这时能看清的最近点叫眼睛的近点(正常眼睛的近点约在眼睛前10cm处)。明视距离:正常眼睛观察处大约25cm处的物体既清晰又不疲劳,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5.眼睛和照相机眼睛照相机像的性质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缩小的实像透镜类型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镜头由一组透镜组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透镜焦距焦距可变焦距有的可变,有的不可变光屏视网膜胶卷考点2近视眼和远视眼1.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2.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视网膜时已经是一个模糊的光斑。3.矫正: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折射后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4.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5.远视眼成因: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太弱,像会聚在视网膜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6.矫正:用凸透镜使光线会聚,折射后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考点3眼镜度数的计算1.透镜焦距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2.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Φ=1/。3.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即D=100Φ=±100/(近视镜取“-”号,远视镜取“+”号)4.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1.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