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专题1追及、相遇问题——划重点之初升高暑假预习强化精细讲义知识点1:追及、相遇问题1.追及、相遇问题是常见的运动学问题,其实质是研究两物体能否在相同的时刻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2.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一定要抓住以下两点∶(1)位移关系∶x2=x0+x1。其中x0为开始追赶时两物体之间的距离,x1表示前面被追赶物体的位移,x2表示后面物体的位移。(2)临界状态∶v1=v2当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时,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状态,也是可能出现恰好追上、恰好避免相撞等临界情况的状态。3.处理追及、相遇问题的常用方法(1)临界法∶追和被追的两物体速度相等(同向运动)是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第一类:速度大者减速(如匀减速直线运动)追赶速度小者,若追不上则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第二类∶速度小者加速(如匀加速直线运动)追赶速度大者,当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具体可参考图像法进一步理解。(2)图像法:若用位移—时间图像求解,分别作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如果两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线相交,则说明两个物体相遇;若用速度—时间图像求解,则注意比较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在同一坐标系中若画出几个物体的速度一时间图像,可比较它们速度变化的快慢,也可知道它们速度相等(两图线的交点)的时刻.①初速度小者追初速度大者追及类型图像描述相关结论匀加速追匀速设x0为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t0为速度大小相等的时刻,则应有下面结论∶a.t=t0以前,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离增大;b.t=t0时,两物体相距最远,为x0+△x;c.t=t0以后,后面物体与前匀速追匀减速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面物体间距离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d.一定能追上且只能相遇一次匀加速追匀减速匀加速追匀速②初速度大者追初速度小者追及类型图像描述相关结论匀减速追匀速设x0为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开始追赶时,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离在减小,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即t=t0时刻,则应有下面结论∶a.若△x=x0,则恰能追上,两物体只能相遇一次,这也是避免相撞的临界条件;b.若△x<x0,则不能追上,此时两物体间距离最小,为x0-△x;c.若△x>x0,则相遇两次,设t1时刻两物体第一次相遇,则t2=2t0-t1时刻两物体第二次相遇匀速追匀加速匀减速追匀加速匀减速追匀减速(3)函数法∶用判别式求解直线运动中的追及、相遇问题.两物体间的距离x=f(t),设两物体在t时刻相遇,即x=f(t)=0,通常是一元二次方程,利用判别式△=b2-4ac判断,若方程f(t)=0无正实数解,则说明两物体不可能相遇;若方程f(t)=0存在正实数解,则说明两物体能相遇。例如,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两物体间的距离用x=a(t-b)2+c(a>0)表示,这时可根据c的大小判断两物体是否相遇: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如图线①c=0,两物体相遇一次;图线②c>0,两物体不相遇;图线③c<0,两物体相遇两次.(4)转换参考系法一般情况下,都是选择地面为参考系,但在一些特殊问题中,可转换参考系,然后找两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在追及、相遇问题中,常把被追及的物体作为参考系,追赶物体的相关物理量可表示为"v相=v后-v前,α相=α后-α前,x相=x后-x前.注意统一正方向。4.相遇、追及问题的常见限制条件(1)物体有最大速度,例如道路的限速.(2)物体有最小速度,例如刹车时汽车减速为零即为最小速度,此后静止。(3)其他限制条件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一、单选题1.某玩具车生产厂家为了测试玩具车的性能,进行了如下的测试。现使两玩具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时刻两玩具车刚好并排,此时玩具车甲开始运动,利用计算机描绘了两玩具车的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时两玩具车共速B.玩具车甲的加速度大小为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C.时两玩具车第二次并排行驶D.0~2s的时间内,玩具车乙的位移等于玩具车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