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三年级上册语文暑假预习必背内容2/17(课文、古诗、日积月累)第一单元日积月累P12所见[清]袁枚mù牧童骑黄牛,zhènyuè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注释】(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2)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3)林樾(yuè):指道旁成荫的树。(4)欲:想要。(5)捕:捉。(6)鸣:叫。(7)立:站立。【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作者】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2025新三年级上册语文暑假预习必背内容3/17第二单元第4课古诗三首P14山行táng[唐]杜牧mùjìngxié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晩,霜叶红于二月花。【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2)远上:登上远处的。(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4)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5)斜:为倾斜的意思。(6)生:产生,生出。(7)坐:因为。(8)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9)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10)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作者】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2025新三年级上册语文暑假预习必背内容4/17zhà鹿柴iwé[唐]王维i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fǎn返景入深林,tāi复照青苔上。【注释】(1)鹿柴(zhài):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2)但:只。(3)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4)复:又。【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作者】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2025新三年级上册语文暑假预习必背内容5/17夜书所见shào[宋]叶绍翁xiāo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tiǎocù知有儿童挑促织,lí夜深篱落一灯明。【注释】(1)萧萧:风声。(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3)挑:挑弄、引动。(4)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5)篱落:篱笆。【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作者】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2025新三年级上册语文暑假预习必背内容6/17第6课秋天的雨P19bīn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méi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shuǎnɡ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jǐ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