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3页专题05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考点解读考点分布考点分值及分值比重难易度考查形式文学文化常识2分~4分,占比2%~4%易☑中□难□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也有少量的判断题、连线题。名著阅读2分~8分,占比2%~8%易□中☑难□精准预测一、选择题。1.剪纸艺术是传统文化之一,陕西剪纸粗犷朴实,江南剪纸细致工整,真是()。A.半斤八两、各有千秋。B.独具一格、各行其是。C.平起平坐、各得其所。D.平分秋色、各有所长2.下面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B.孙悟空——大闹天宫C.刘姥姥——进大观园D.曹操——三顾茅庐3.下列诗句与我国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A.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D.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4.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事物,没有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一项是()。A.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B.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C.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B.“迁、栖、僻”这三个字的音序都是“Q”,它们都是形声字。C.辩论时,可抓住对方的漏洞进行反驳,注意用语要文明。D.《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作者是按照“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思路进行写作的。6.关于古诗文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诵读古诗词,要讲究停顿:“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这样停顿比较合适。B.《迢迢牵牛星》大量运用叠字来渲染气氛,表达了夫妇间的离情别意。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既是对大自然的赞美,也常常用来颂扬医者仁心。D.“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表现了苏轼对生活、对未来微信:JN23316第2页共33页的向往和追求,体现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7.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北京的春节》详细描写了“除夕”“小年”“正月初五、初六”的习俗。B.《好的故事》中,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表现出鲁迅对美好故事、美好生活的向往。C.制作成长纪念册时,我们只能采用“栏目式”的方式,把小学生活一年一年地展示出来。D.《十六年前的回忆》采用插叙的方法,通过对李大钊外貌的描写,体现了他忠于革命、视死如归的品质。8.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书写书法作品时,要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标题和作者要写在醒目的位置。B.辩论前要有针对性地搜集材料,只要搜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不需要搜集能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C.评价名著中人物的时候,角度要多样,不能太单一。D.“王明新(WangMingxin)家住滨湖路(BINHULU)”。这句话中人名和地名的拼写是正确的。9.玉石店里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写着:“第一颗石头,炼就了苍穹;第二颗石头,化育了石猴;第三颗石头,造就了一座红楼……”画上的这段文字中隐含着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故事或长篇小说,它们依次是()。A.《红楼梦》《西游记》《女娲补天》B.《西游记》《女娲补天》《红楼梦》C.《女娲补天》《红楼梦》《西游记》D.《女娲补天》《西游记》《红楼梦》10.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表现了董存瑞奋不顾身、英勇牺牲的英雄形象。B.《手指》一文采用了比喻的写法,显得有趣而意味深长。C.“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里的“客”指的是贺知章。D.《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他还写过《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11.下列内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京的春节》按照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突出了老北京最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微信:JN23316第3页共33页B.《那个星期天》通过写“跳房子”“看云彩走”等表达“我”等待“焦急又兴奋”的情感。C.写作品梗概要先理清内容框架,把握要点;再保留“主干”,去除“枝叶”;最后锤炼语言,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D.《石灰吟》《竹石》《十五夜望月》都是咏物诗,通过具体事物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