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小升初语文专题训练卷考点35文学文化常识(三):文化文学常识综合一、选择题。1、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无盛世2、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A、大都B、中都C、上都D、南京3、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A、人口数量B、政治地位4、“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5、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A、儒家B、法家C、道家D、名家6、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晴“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文、行、忠、信7、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A、孔子和孟子B、老子和庄子C、汉高祖和汉武帝D、周武王和周文王8、“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A、天文、地理、文学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C、孔子、孟子、老子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9、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A、家弟家妹B、舍弟舍妹C、息弟息妹10、“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七月流火”指的是:()A、天气炎热似火B、天气渐渐转凉C、流星异常出现。11、“实事求是”一词出自哪部典籍?()A、《左传》B、《战国策》C、《史记》D、《汉书》微信:JN23316第2页共8页1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全国文字统一成了下面哪一种?()A、楷书B、小篆C、鸟虫文D、行书13、宜纸得名于它的:()A、用途B、材质C、产地D、使用人群14、下面哪个是农历五月的别称?()A、杏月B、桃月C、榴月D、荷月15、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着金、木、水、火、土。后来又增加了两根弦,这两根弦代表:()A、天、地B、南、北C、阴、阳D、文、武16、“楚河”和“汉界”在今天的哪个省?()A、湖北B、河南C、河北D、湖南17、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A、孔子和孟子B、老子和庄子C、汉高祖和汉武帝D、周武王和周文王18、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哪里?()A、《弟子规》B、《三字经》C、《千字文》19、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A、挂香包B、插艾蒿C、登高采菊D、喝雄黄酒2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请问,鹳雀楼在下面哪个省?()A山西B陕西C山东D江西21、我国古代文学名作《世说新语》的作者是谁?()。A、刘义庆B、汤显祖C、干宝D、柳宗元22、下列童话故事中,属于《安徒生童话》的是()。A、《白雪公主》B、《青蛙王子》C、《小红帽》D、《卖火柴的小女孩》23、“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A、赤壁之战B、长平之战C、巨鹿之战D、官渡之战24、(A)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微信:JN23316第3页共8页A.《三国演义》B.《汉书》C.、《水浒传》D、《史记》25、中国小说的起源主要有()。A神话传说B寓言故事C史传D志人小说26、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A.智取红孩儿B.三打白骨精C.真假美猴王D.大闹天宫27、《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又叫作什么?()A、《天方夜谭》B、《圣经》C、《玩偶之家》D、《十日谈》28、“勇晴雯病补雀金裘”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A.《水浒传》B.《西游记》C.《三国演义》D.《红楼梦》29、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祥子是老舍作品《骆驼祥子》里的主人公,他作为人力车夫,最大的梦想是拥有自己的车。他经历了三起三落,其希望一次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以惨败告终。B.《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的一部神魔小说,全书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磨难的过程,歌颂了取经人不畏艰险、勇于斗争、百折不挠的精神。C.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婵娟、嫦娥指月亮,汗青指历史,须眉指男子,手足指同学,伉俪指夫妻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