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5页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题训练考点57课外阅读(二)——文言文阅读1、小古文阅读。读书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①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②不知读书,故③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④于禽兽何异?【注释】①营:建造。②惟:只。③故:所以。④则:那么。(1)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B.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C.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D.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2)下列对“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A.飞禽走兽,饿了知道去吃,渴了就会去喝,还能自己建造巢穴给自己休息。B.飞禽走兽,饿了知道去吃,渴了就会去喝,还能自己建造巢穴作为自己休息的场所。(3)飞禽走兽不如人的原因是什么?用“——”在文中画出来。2、小古文阅读。勿贪多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注释】①汝(rǔ):你。②矣(yǐ):了。(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瓶中/有果。B.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C.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D.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2)“取之满握”中的“之”指的是()。A.瓶子B.瓶中的果子C.瓶口D.拳头(3)对“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你不要贪多,少拿几个果子,手就可以出来了。B.我不要那么多,你握紧拳头就可以出来了。(4)这篇小古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小古文阅读。微信:JN23316第2页共15页王冕读书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①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②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①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④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⑨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⑥。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①,冕小儿,恬⑧若不见。【注释】①陇:田埂。②辄:总是(常常)、就。③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④曷:同“何”,为什么。⑤执策:拿着书。⑥达旦:到早晨,到天亮。⑦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⑧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1)下列哪一句诗是王冕写的?()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B.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C.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2)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已而复如初(已经)B.儿痴如此(着迷、入迷)C.冕因去(离开)D.恬若不见(好像)(3)下列对古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王冕因为不喜欢放牛,所以想读书。B.“或牵牛来责蹊田”这一句可以解释为“有时候牵着王冕的牛来责怪这些牛践踏了他们的田地”。C.这篇小古文主要介绍了王冕苦学的三件事。D.文中“窃入学舍”的“窃”与“夜潜出”的“潜”意思是一样的,都可以解释为“悄悄地、偷偷地”。4、小古文阅读。燧人钻木取火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类鸮(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识:至:息:感:(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找出来,用“”画出来。(4)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微信:JN23316第3页共15页(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启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试着举个例子吧。5、小古文阅读。鲧禹治水洪水滔天,鲧①窃帝之息壤②以堙③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④杀鲧于羽郊⑤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⑥布⑦土以定九州。禹治洪水,通轩辕山,化为熊⑧。谓涂山氏⑨曰:“欲饷⑩,闻鼓声乃来。”禹跳石⑪,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注释】①鲧:人名,禹的父亲。②息壤:据说是天帝的神土,能不断生长。③堙:堵塞,填塞。④祝融:火神的名字。⑤羽郊:羽山的近郊。⑥卒:最后,终于。⑦布:同“敷”,铺陈,布置。⑧化为熊:古人觉得熊的力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