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四大名著——《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zhān,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pǔ、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yóng、父亲曹頫fǔ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侍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有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頫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shē”的贫困生活。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人生三憾,鲫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未完。——张爱玲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中国古典长篇章回小说。《红楼梦》书内提及的书名,还有《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清嘉庆年间,得硕亭的《京都竹枝词》中有两句:“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可见很早的时候,谈论《红楼梦》就已是一种社会时尚了。朝代发展阶段小说体裁特点魏晋南北朝以前起源神话传说魏晋南北朝发展志怪志人唐成熟唐传奇宋元继续发展话本、拟话本、演义小说明清顶峰长篇章回体小说独立创作,关注平凡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红楼梦》的版本大致分为两个系统。一是八十回抄本系统,此系统的版本大都题名《石头记》,大都有署名脂砚斋等人的评语,故习惯上称之为“脂评本”或“脂本”。一是一百二十回刻本系统,此系统的版本题名《红楼梦》,后四十回由高鹗续补而成,并由程伟元以萃文书屋的名义两次刊行,故一般称为“程高本”或“程本”。大观园贾元春被册立为妃,要回家省亲,贾府为贵妃省亲而修建的行宫别墅,而建造了大观园。元春看了后作诗形容:“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林黛玉老太君贾母的外孙女,字颦颦(本无字,宝黛初见时贾宝玉所赠),别号潇湘妃子。住在潇湘馆。黛玉原是太虚幻境中的绛珠仙草,受神瑛侍者滴水之恩,陪其下人间还他一世的眼泪。黛玉祖籍姑苏,生于扬州,她极工诗词,所作之诗皆文笔与意趣俱佳,故有才女之称。在高鹗续书中,林黛玉因宝玉和宝钗成婚,最后气郁而死。多愁善感,才学出众,尖酸刻薄别号:潇湘妃子外貌描写:两弯似蹙cù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面生两靥之愁,娇jiāo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姣喘微微。闲静如姣jiāo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众人眼中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王熙凤眼中的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贾宝玉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行为“偏僻而乖张”,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痛恨“八股”,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外貌描写: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