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1课外议论文阅读(练习)一、(2023·江苏淮安·小升初真题)阅读。不要抛弃学问诸位毕业同学:①你们现在就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图书馆才能读书,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⑥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⑨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1.这篇文章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仔细阅读文章,思考文章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请梳理文章思路,完成填空。小、初中、高中各卷知文案合同学种试真题识归纳PPT等免下费载www.doc985.com3.作者为什么要列举达尔文的例子?如果你来写这篇文章,还会选择什么样的事例?4.文中的“眼睁睁”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想表达一份怎样的情感?请写在横线上。5.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写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二、(2023·江苏无锡·小升初真题)阅读。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①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②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A】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③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B】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④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卸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广东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离休后,扛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C】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他们心念苍生,以苦为乐,更以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小、初中、高中各卷知文案合同学种试真题识归纳PPT等免下费载www.doc985.com⑤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机械地重复习惯之事。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抵制“舒适”吞噬,一个人才能在进取中不断赢得新优势,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⑥高原之上有高峰目标远大者从不满足于某个特定高度他们常常自觉选择离开舒适区艰难踏上新征程面对生命这颗长满可能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有删改)6.给短文第⑥自然段空白处填上标点符号。7.仔细阅读文章,完成填空。①本文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围绕这个观点,作者是从、、这三方面具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