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第2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先秦思想文化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2022·山东高考,1]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A.尚法存礼B.尊法敬天C.崇德重法D.外儒内法[解题流程][答案]【演练1】命题点: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2024·九省联考黑龙江、吉林卷,1]战国时期,社会上出现了大量以出卖自己劳动力为生的“庸客”,《韩非子》中就有主人以美食、钱币等招募“卖庸而播耕者”的记载。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分封制趋于解体B.郡县制得以推广C.井田制遭到破坏D.宗法制逐渐强化【演练2】命题点: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2023·浙江1月卷]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铧,人们耕地时把它安装在犁上,用来破土,省力易行。据此可知,战国时期()A.铁犁铧用灌钢法制成B.中国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C.铁农具已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D.铁犁牛耕已经成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演练3】命题点:战国时期秦国的官制[2023·湖南卷]战国时期,关东六国国君任相多用其宗族及国人。数代秦王所用秦相,商鞅为卫人,楼缓为赵人,张仪、魏冉、范雎为魏人,蔡泽为燕人,吕不韦为韩人,李斯为楚人。据此可推知()A.秦国官僚制相对完善B.秦国用人政策不断改变C.六国严格遵行宗法制D.法家人物在六国遭排挤【演练4】命题点:战国时期儒家、法家代表人物在治国方略上的共同主张[2023·新课标卷]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演练5】命题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22·湖南卷,1]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A.促进了政治统一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C.冲击了贵族政治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演练6】命题点:道家思想的政治观念[2022·全国甲卷,24]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者“击壤”而戏,围观者称颂帝尧。老者歌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A.孔子B.老子C.韩非D.墨子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1.[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春秋时期,华夏民族深感异族内迁给华夏文明带来的危机,因此强调“夷夏之辨”。至战国时期,被称为夷狄的许多内迁民族已为华夏所吸收融合,出现了华夏居中、“戎夷”分布四方的“五方之民”的观念。这一变化()A.说明各个民族之间的差异基本消失B.有利于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形成C.加速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D.维系了民族政权间的和谐关系2.[2024·河北模拟]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在经济领域的核心任务,是围绕“耕战”目标,推行重农政策,强化国家经济汲取力与社会动员力。比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措施,就体现了这一任务。据此判断,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A.意图平衡各国实力B.着眼于改变经济结构C.旨在实现富国强兵D.以重构大一统为目标3.[2024·湘西自治州模拟]下表所示为西周早期至春秋时期“君子”内涵的演变。据表可知,这一时期()西周早期官员、绅士等贵族阶层西周中期有德行的贵族统治者春秋时期有德之人A.官僚政治开始萌芽B.贵族政治开始衰落C.人文意识得到发展D.礼乐文化走向瓦解4.[2024·吉林白山一模]《诗经》中保存了相当数量的农事诗,不仅《豳风七月》等民歌包含了丰富的农事信息,而且祭祀用曲《周颂丰年》《周颂噫嘻》等也直接反映了统治者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关注。由此可知,《诗经》()A.支撑了礼乐制度的实施B.开创了浪漫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