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什么?“历,过也,传也。”“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说文解字》唯物史观“历史学家和诗人的区别……在于前者记述已经发生的事,后者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所以,诗是一种比历史更富哲学性、更严肃的艺术,因为诗倾向于表现带普遍性的事,而历史却倾向于记载具体事件。”——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诗学》“历史是历史学家跟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爱德华·卡尔“历史是由活着的人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法国历史哲学家雷蒙·阿隆(RaymondAron,1905—1983)历史学的目的是什么?“对于历史学家来说,任务则在于使某一过程事象丝毫不走样地重新复活于当前的观念中。”——文德尔班司马迁说,孔子作《春秋》,“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历史研究的方法有哪些?就历史研究的具体方法而言,有分析的方法,包括历史分析法、阶级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心理分析法、比较法、计量法等;有实证的方法,包括辑佚、训诂、考证、辨伪、校勘等;有叙述的方法,包括实录、纪传体、纪事本末、编年体、章回体等,这些方法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可能是单个的,也可能是综合的。近代以来有哪些史学流派?一、人文主义史学(14~16世纪文艺复兴期间)1.较以前的变化:写作历史的人从教会僧侣到民间;写作对象从上帝神学到世俗社会。2.内容上的新变化:(1)城市史的写作:马基雅维利(1469—1527)的《佛罗伦萨史》;(2)考古学和校勘学的兴起:比昂多(1392—1463)《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3)国别史的出现:英国托马斯·莫尔(1478—1535)《理查三世史》(对君主来说)究竟是被人爱戴比被人畏惧好一些呢?抑或是被人畏惧比被人爱戴好一些呢?……如果一个人对两者必须有所取舍,那么,被人畏惧比受人爱戴是安全得多的。——马基雅维利作者摈弃了过去排列史实的编年史写法,用生动具体的文笔记叙了意大利佛罗伦萨从建立城邦直至1492年止的历史;他一反过去教士修史充满宗教迷信的做法,而用人的行动来解释历史的发展变化。书中提供了一些生动的史料,例如:梳毛工人起义经过、美第奇家族的商业经营和统治的部分情况,以及对热那亚的圣焦尔焦银行的描述等。但更主要的是,作者运用人文主义的观点,写了人的历史,揭露了教皇及其他统治者的贪婪、狡诈、穷兵黩武等。近代以来有哪些史学流派?二、理性主义史学(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1.较以前的变化:理性主义反映在历史学领域,就产生了理性主义史学,即科学客观地看待历史问题,用科学知识和自然法则去解释历史。2.代表:(1)坚巴蒂斯塔·维柯(意大利):《各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则》;他提出人类发展的起点是野蛮状态,之后是神的时代、英雄时代(贵族统治)、人权时代(人道和法律,先是自由民主政府,后是君主专制政府)※主张撰写历史要根据史实,而不是神话和奇迹。伏尔泰反对《圣经》里荒诞不经的记载,否认中世纪神话传说的历史观念。※赞赏中国史学传统,认为“其他民族虚构寓意神话,而中国人则手中拿着毛笔和测天仪撰写他们的历史,其朴实无华,在亚洲其他地方尚无先例”。他说中国历史“没有任何虚构,没有任何奇迹,没有任何得到神启的自称半神的人物。这个民族从一开始写历史,便写得合情合理”。※撰写历史,不仅限于政治军事,还应包括艺术、学术、科学、风俗、习惯、食物、技术、娱乐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伏尔泰近代以来有哪些史学流派?三、浪漫主义史学(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上半叶)1.较以前的变化:对理性主义的批判,对普遍性的否认,对逻辑推理的反感,对自由意志的推崇,对个人情感的宣泄,对民族平等和世界多样性追求的背景下,形成了浪漫主义史学流派。2.代表:赫尔德浪漫主义史学的主要观点:第一,强调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民族的独特性;第二,强调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人类社会三个依次递进的发展阶段:“诗歌时代”,“散文时代”,“哲学时代”)第三,强调历史研究中的直觉与情感的作用。近代以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