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一轮复习讲练测第04讲三国至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民族交融、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教材融合选必一纲要选必二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26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P32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P22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P44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P60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92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P98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P19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P35目录01020304考情透视知识导图考点突破真题练习01考情透视考点要求考题统计备考建议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2年10考)2024待定本讲为高考命题热点,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复习时关注一些命题关键词:三国鼎立、西晋统一、士族专权、民族交融、孝文帝改革、大运河、安史之乱、宦官专权、朋党之争、“黄籍”、“白籍”、基层教化、庄园经济、社会救济、隋唐运河、对外贸易、租庸调制、两税法等,这一时期是中华文明曲折发展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繁荣发展阶段,因此要引起重视,复习时重点把握。2023选择题:江苏卷、湖南卷、广东卷、湖北卷、山东卷、北京卷,2022选择题:北京卷、全国甲卷非选择题:广东卷、北京卷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2年3考)2024待定2023选择题:浙江卷1月2022选择题:广东卷、重庆卷魏晋至隋唐制度变革与社会经济发展(2年9考)2024待定2023选择题:山东卷、江苏卷、福建卷2022选择题:湖北卷、河北卷、辽宁卷、北京卷、浙江卷6月非选择题:浙江卷6月复习目标:1、通过把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这一时期的重要改革和制度变化、区域开发民族交融的特点和历史意义。02知识导图03阶段特征考点一政权更替与民族交融知识·固本知识点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有选择总一款适合你02(一)三国鼎立政权建立都城势力曹魏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东汉灭亡。洛阳魏国国力较强,在三国鼎立中略占上风,势力范围主要在北方蜀汉221年,刘备建立,国号仍为汉,史称蜀汉,简称蜀。成都蜀、吴两国注重加强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孙吴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另说222年孙权称帝)建业意义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分裂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的过渡阶段(局部统一);三个政权都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为西晋的统一创造了条件;改善了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从全局来看,分裂中孕育着统一①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占据中原地区,国力较强,略占上风。②孙吴征山越、开发江南、发展海外贸易;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③蜀汉改善民族关系,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一、三国与西晋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有选择总一款适合你021、西晋的建立:266年,司马炎(晋武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八王之乱:统治阶级内部发生的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其中,历时16年之久。影响:①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米价飞涨,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一些少数民族乘机起兵反晋。②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3、西晋的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二)西晋的短暂统一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有选择总一款适合你021、因素:中原地区先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进文化的吸引力。2、影响:①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胡”“汉”观念逐渐淡薄,促进民族交融。②内迁少数民族常受西晋官吏压迫剥削,激起胡汉矛盾。(三)五胡内迁021、东晋的建立:317司马睿,定都建康2、士族专权:士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特权(皇权与士族共同掌权)特点:高门士族大都是在战乱中从北方移居到南方的;是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3、东晋的灭亡:420年,士族武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为宋二、东晋与南朝士族专权原因:①经济上:东汉以来,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②政治上:魏晋统治者的统治依赖士族,东晋时政权的主要支柱就是北方南渡的高门士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