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023山东聊城三模)晋景公十二年(前588),“晋作六军”。对此,杨伯峻注曰:“晋原有三军,此时增置新中、上、下三军,共六军。三军原各有将佐,计六卿,今增置新三军,亦各有将佐,增六人为卿。”新增的六人是:韩厥、赵括、巩朔、韩穿、荀骓、赵旃。其中多为赵氏、韩氏。“晋作六军”可用于说明,晋国当时()A.世卿世禄趋于解体B.晋卿势力不断膨胀C.宗法体系逐渐强化D.军事实力空前强大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据材料“今增置新三军,亦各有将佐,增六人为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褒奖有功之士并补充人事,晋国进一步调整人员分配,其中将佐六人多为赵氏和韩氏,且赵氏和韩氏是当时晋国的卿大夫,在世袭的条件下,赵氏和韩氏的势力会不断膨胀,故选B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2023重庆名校联考)从商周时起,越人就有以原始瓷器随葬的传统。战国时期百越贵族墓中出土了大量仿青铜礼器的原始瓷器,少有青铜礼器出土。这一现象说明()A.礼崩乐坏影响社会习俗的变迁B.中原文化向周边地区的传播交融C.战争频仍导致青铜器功能转变D.手工业官营不利于生产技术改进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根据材料“从商周时起,越人就有以原始瓷器随葬的传统”并结合所学可知,以青铜礼器作为随葬品是周礼规定下中原文化的特点,南方越族墓葬中出现大量仿青铜礼器的原始瓷器,说明中原文化向越族地区的传播与交融,故选B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2023湖南雅礼中学月考)据记载,姜太公至齐国修政,因其俗,“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这说明当时()A.变法运动推动社会转型B.分封制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C.“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D.齐国采用适宜政策取得霸业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材料“劝其女功,极技巧……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的意思是:姜太公鼓励女子纺织,极力提倡工艺技巧,把鱼、盐运到别处去销售。这样其他地方的人民归附于他,像车辆一般向这里集中,所以,齐国生产的帽子、衣服、鞋子畅销天下,从海滨到泰山之间的诸侯都来齐国朝拜。由此可知,齐国采用发展工商业的方法成就了霸业,故选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4.(2024湖南长郡中学月考)《史记》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贡是一个富裕的大商人,他“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即使在推行重农抑商的秦国,吕不韦也依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说明当时()A.重农抑商并未得到执行B.儒家思想推动阶层的流动C.诸侯争霸仍然占据主导D.社会变化提高商人的地位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根据材料“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吕不韦也依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商人地位有所提高。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之前,工商食官,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春秋战国剧烈的社会变化,使得富国强兵成为时代需要,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故选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5.(2023山东日照二模)春秋时期,因贵族之间政治斗争导致的逃离本国远走异乡的“出奔”成为普遍现象。春秋前期出奔者多为王室和公室成员,基本是因为“庶孽之乱”;中期,因卿大夫间的斗争和倾轧导致的“出奔”骤然剧增;后期,士阶层开始出现在“出奔”队伍中。这表明()A.兼并战争日趋激烈B.等级界限日益模糊C.社会矛盾不断激化D.权力中心逐渐下移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出现礼崩乐坏、王室衰微、权力下移的现象,故选D项;战国时期主要是兼并战争,春秋时期是争霸战争,排除A项;春秋时期等级界限仍然明显,排除B项;材料强调导致春秋时期“出奔”现象的原因是贵族之间政治斗争,并非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排除C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6.(2023安徽淮北二模)平王东迁后,认为“周德虽衰,天命未改”,时人却称颂“齐、晋亦唯天所授”,吴越也“唯天所授”等。这表明当时()A.天命观念开始发生改变B.周王室统治合法性受到质疑C.争霸战争导致礼崩乐坏D.多个政治权力中心同步出现B解析据材料“时人却称颂‘齐、晋亦唯天所授’,吴越也‘唯天所授’等”可知,平王东迁后,齐、晋、吴越也被称颂“唯天所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