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写作综合测试(解析版)(《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高考作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材料二:“痴”字有如下解释:①呆傻的,如痴人说梦;②专情的,如痴心,痴情,痴迷;③指嗜好迷恋某种事物的人,如书痴。材料三: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阿宝》中写道:“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阅读上述材料,你对“痴”有怎样的认识?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人必有痴,而后事成说到“痴”字,可能很多人想到的都是贬义,如痴呆、痴想、痴狂等,但在事业成功者那里,却无不对“痴”字盛赞有加。因为,人必有痴,而后事成。《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对“痴”字曾作过如此评价:“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这句话说得很明白,只有痴迷于某项事业或技艺,才能最大限度地凝神聚力,倾其于所热衷的事业,而达到“文必工”“技必良”,舍此只能落拓而一事无成。在林语堂看来:“痴表示对一件事的专一,痴使人废寝忘食。人必有痴,而后事成。”电影《霸王别姬》里段小楼在评价师弟程蝶衣时说过一句话:“不疯魔,不成活。”这些都告诉人们,要想在某一件工作或一项事业上取得成功,就必须心无旁骛,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吃得了苦,受得了罪。除此之外,没有捷径。要达到如痴如狂的程度,必须具备三个要件:首先是专一。一个人感兴趣和所爱好的事,往往不止一两件,这就要求必须权衡利弊,认真抉择,选准目标,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直到取得成果。不能三心二意,犹疑不决,让次要的枝枝杈杈,影响和干扰“主干”的茁壮成长。其二是物我两忘。对某件事情是不是真正达到了痴迷程度,有一个检验办法,那就是看你对这件事以外的其他事情的态度,如果能把它们统统抛之脑后,真正达到了忘情忘我、物我两忘,那就说明你已经心无旁骛了。其三不惧耻笑和讥讽。一个对事业达到痴迷的人,其某些行为举止难免异于常人,而被别人所不理解,遭到耻笑,被视为“疯魔”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神经病”等。有人曾做过调查,对于专注于某件事而达到痴迷的人,尽管其事业有成,却从无人羡慕。凡此种种,痴狂者都大可不必与之计较。其实一个人对工作、事业的追求能达到如此境界,说明他已经进入一种积极进取的状态,等待着他的是即将到来的成功。纵观古今中外,历史上以痴迷精神做学问的名人不胜枚举。类似王羲之“蘸墨吃馍”、冯·卡门“车厢算题”、爱因斯坦“深研忘食”等,早为大家所熟知。这些成功人物,他们并非天赋异禀,而是凭借专注持久的痴迷,满腔的真诚和热血,一步一个脚印才登峰造极的。痴,是一个人深度执着于某件事情后的一种精神状态。当人把全部精力专注于一项工作,其他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物质诱惑,都会对他失去吸引力,一旦进入这种忘我境界,即使他的事业暂未成功,那也离成功为时不远了。“人必有痴,而后有成”,此绝非虚妄之言。【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题目由三则材料构成。材料一引用了《红楼梦》的开篇诗,意思是荒唐的言论中,包含着种种血泪心酸的社会现实和感受,都说作者愚痴,可是谁又能理解作者难以直言的心曲?材料二对“痴”进行了全面注释,释意由浅入深,由贬义到褒义。材料三引用了《阿宝》中的一句话,指出痴迷于所喜爱的事物,就一定会在这方面比较精通。可见三则材料都紧紧围绕“痴”字展开,且更侧重于材料二中后两种意思,也就是褒义的“痴”。这里“痴”体现的是对人、事、物、情等执着的、持久的关注或投入,是一种单纯的喜爱和迷恋,没有功利性质,不问得失荣辱。所以,若痴迷于好的事物,或登峰造极,或终得善果,或怡情养性;若痴迷于不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