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断句专题文言文断句,在传统上被称为“断句读”。正确断句,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断句能力的高低,成了文言文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文言文断句也成为高考常规试题之一。(一)文言断句“三原则”第一,通读全文,结合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及句子之间的联系。第二,先易后难,把能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第三,重视复查,断完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句子的含意、情理逻辑再检验一遍。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BA.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B.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C.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D.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镇天下”是“强宗室”的目的,中间不能断开;(A、D错)“故”是表结果的连词,引领下文,“故”前应断开“皆为王”作谓语,主谓间不应断开“遍封宗子”中“宗子”作宾语,“子”后应断开;“于天下利乎”是疑问句,承前省略主语“此(这样做)”,独立成句[解析]“镇天下”是“强宗室”的目的,中间不能断开;“故”是表结果的连词,引领下文,“故”前应断开,所以排除A、D“虽”为连词,经常用于句首,所以在“虽”前面断开;“皆为王”作谓语,主谓间不应断开;“遍封宗子”中“宗子”作宾语,“子”后应断开;“于天下利乎”是疑问句,承前省略主语“此(这样做)”,独立成句。据以上分析排除C。【参考译文】唐高祖显德九年秋天八月甲子这一天,唐太宗在东宫显德殿即位。起初,高祖想以加强皇室宗族的力量来威镇天下,所以与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远房堂兄弟以及他们的儿子,即使童孺幼子均封为王,这样的王有数十人。为此,太宗语气和缓地征求群臣的意见:“遍封皇族子弟为王,对天下有利吗?”封德彝回答道:“太上皇亲善厚待皇亲国戚,大肆分封宗室,自两汉以来都没有如此之多。封给的爵位既高,又多赐给劳力仆役,这恐怕不能向天下人显示自己的大公无私吧!”太宗说:“有道理。朕做天子,就是为了养护百姓,怎么可以劳顿百姓来养护自己的宗族呢!”(二)“六抓”——文言断句实用技巧1.抓关键实词,利用语法结构断句遵循语法结构规律,对文言文句子进行语法分析,这是断句的基础。文言文句子中某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但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时,就很容易判定了。语法上充当主干成分的主要是名词、代词和动词,这便是“关键实词”。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一般在中心词前。我们在断句时,需要先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或代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作主语,常可在前断开,主语之后一般不断句(“……者……也”式判断句的主语之后应断句);作宾语,常可在其后断开。此外,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和宾语常有省略现象,这时的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谓语之后如果没有宾语、补语就要断句,如果有宾语、补语一般不断句(但“曰”“云”“言”等字作谓语时,要把它和它的宾语断开)。(1)名词、代词——多作主语和宾语。国名、朝代名、人名、地名、官职和事物名作主语,常可在前断开;作宾语,常可在后断开。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