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比较阅读之教考衔接众里寻他千百度我之喜爱和研读古典诗词,本不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叶嘉莹在新高考强化“考教融合”、群文阅读的新趋势下,古诗词比较阅读尤其是课内外比较阅读已成为新的热点。仅以近几年高考真题为例,梳理如下:一、链接高考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3北京卷《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13.D.末句化用《离骚》典故,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14.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一联有哪些内涵。典故含义+风格特点①随着新课标群文学习理念的落地,高考会越来越重视对群诗学习及群诗比较的考查。②比较考查的角度在形象、语言、技巧、情感等方面都有所涉及,或求同,或辨异,或求同辨异。③设题考查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一生(陌生之诗)一熟(学过或接触过的);二是两生并考(两首诗全是陌生的)。④选择题和主观题均可考2022全国乙卷《白下驿饯唐少府》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思想情感比较新高考II卷《送别》15.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写法比较2019全国Ⅲ卷《插田歌(节选)》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语言风格比较(一)选择题之教考衔接(2023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①)杜甫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②在还思归。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③。共说总戎云鸟阵④,不妨游子芰荷衣。13.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律诗一般只有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四联皆对,属对精切,律法谨严。B.诗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郑公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C.此诗尾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可谓章法井然。D.末句化用《离骚》典故,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二、真题回顾(二)主观题:隐性衔接(2023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①)杜甫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②在还思归。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③。共说总戎云鸟阵④,不妨游子芰荷衣。【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764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②乌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③息机:熄灭用世之心。④总戎:主帅。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14.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联有哪些内涵教考衔接:本诗与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登高》、必修下册《登岳阳楼》均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三首诗意蕴丰富,都表现出了对国家和百姓命运的忧思、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感喟。二、真题回顾《登高》写诗人登高远眺,身世之悲与忧国之情齐集心头。这首诗每联对仗,句法谨严,历来为人称赞。学习时注意感受诗歌营造的沉郁悲凉的意境,体会作者圆熟的律诗创作技巧。宋代罗大经曾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含有八层意思(《鹤林玉露》),试就此联作一番品析。忧国伤时、悲秋苦病的深沉情思。《登岳阳楼》这首诗开篇虽只是平平的交代,却蕴含着强烈的今昔对比之感。接下来描绘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写出它极其恢宏的气象。后四句转写孤舟老病之身世,看似悲戚,可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忧思尽在其中,由此可见作者心胸之博大。诵读这首诗,要留意诗人困顿的处境,感受他痛切的心情,更要理解他心系天下的胸怀。可以拓展阅读《客至》等杜甫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杜甫诗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14.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