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有效阅读之——圈点批注法文言文阅读题的困惑为什么读不懂?怎么读?考什么?怎么考?文言文新课标全国卷的题型(5个小题,共20分)10题:文言断句(3分)11题:文化常识题(3分)12题: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评价(3分)13题:文言文句翻译(8分)14题:文言文内容概括(3分)方法之一“圈点批注”法阅读文言文,勾画关键词句,精读深析,快速抓住文中重要信息,提高语言敏感性,增强问题预设意识,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做题质量。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张衡性格从容淡静,不喜欢与俗人交往,通过仿照班固的《两都》创作了《二京赋》,对当时社会上过度奢侈的风气,进行了无情的讽刺。13.翻译下面文句(10分)(1)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11A.豪右:豪族大户。秦汉时,因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而得名。13A.张衡出任河间相期间,与奸党斗争,不畏权贵,果断正直,聪明机智,政绩卓著。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12A。面对卫律的威逼,苏武岿然不动,表现了苏武对国家、民族忠贞不二的崇高气节。13翻译下面的文句。(1)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秭归县,再迁著作佐郎。知吉州,民有萧甲者,豪猾为民患,鼎暴其凶状,杖脊黥面徙远郡。太宗尤赏其强干,代还,赐绯鱼,旧例当给银宝瓶带,太宗特以犀带赐之,记其名于御屏。11.A.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指做官。古文中“徙”“拜”分别表示职位调动和授予官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粱鼎为民除害,得到赏识。他在吉州任职时,奸民萧甲为非作歹,他流放了萧甲;皇帝赏识他,给了他不一样的赏赐。13翻译下列文句(1)知吉州,民有萧甲者,豪猾为民患,鼎暴其凶状,杖脊黥面徙远郡。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调衢州龙游令。民未知学,泽为建庠序,设师儒,讲论经术,风俗一变,自此擢科者相继。通判登州。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泽奏免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末甲,古代科举制度殿试中一种等级,殿试录取的等级称甲,最低一等叫末甲。B.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在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宗泽兴学重教,开启民智。他在担任衢州龙游令时,发现当时民众不知学习,遂兴办学校,聘请老师,讲论经学,不仅转变了风俗,也使考上科举的人不断涌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泽疏言:“丁进数十万众愿守护京城,李成愿扈从还阙,即渡河剿敌,杨进等兵百万,亦愿渡河,同致死力。臣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上乃降诏择日还京。11.D.阙是皇宫前面两边的楼台,中间空缺为道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