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基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解读选材特点选材多是单篇文本,有时是两篇相互关联的复合文本;以小说、散文为主,以其他体裁的文本为辅。考查能力1.感受、想象、体验文本呈现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的能力,包括感受社会生活的能力、领悟思想情感的能力。2.对文本进行审美鉴赏和审美评价的能力,包括分析鉴赏文本的思想内容、文学形象、情感态度、体裁特征、表现手法、行文结构、重要词句、语言特点等能力。3.对文本的文学价值进行合理分析与评价的能力,包括分析评价文本的主题意向、思想意蕴、文学风格、文学创新等能力。4.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深入挖掘文本的能力,包括分析作者的倾向与意图、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等的能力,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5.关联教材的能力,包括迁移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与教材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必备知识小说、散文、现代诗歌、戏剧等常见文学类作品以及纪实文学、名人书信等作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文学史常识和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年份卷别作者篇名文类2023新课标Ⅰ卷陈村《给儿子》书信体小说新课标Ⅱ卷沈从文《社戏》乡土小说全国甲卷巴金《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叙事散文全国乙卷曹多勇《长出一地的好荞麦》乡土小说2022新高考Ⅰ卷冯至《江上》历史文化小说新高考Ⅱ卷李广田《到橘子林去》叙事散文(红色背景)全国甲卷王愿坚《支队政委》红色小说全国乙卷肖红《“九一八”致弟弟书》书信体散文2021新高考Ⅰ卷卞之琳《石门阵》红色小说新高考Ⅱ卷废名《放猖》叙事散文全国甲卷王小鹰《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文化游记散文全国乙卷谈歌《秦琼卖马》文化小说202320242023四省联考茅盾《不能忘记的一面之识》散文(革命文学)2024九省联考范小青《牵手》小说高考回顾文本与题材专题一小说阅读——在人物、情节与环境中体验别样人生对接教材读文指导1【教材知识·整合】在部编新教材中,小说阅读涉及文学阅读与写作、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和整本书阅读五个任务群15篇文本和《红楼梦》。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世态人情,塑造了不同类型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其手法各异,风格不同,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基础和依据。高考对小说阅读各种能力的要求,均可以在阅读文本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得以体现。任务群作品类型文学阅读与写作《百合花》/茹志鹃;《哦,香雪》/铁凝散文化小说《祝福》/鲁迅现实主义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章回体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变形记(节选)》/卡夫卡表现主义小说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阿Q正传(节选)》/鲁迅讽刺性小说《边城(节选)》/沈从文散文化小说任务群作品类型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荷花淀》/孙犁“白洋淀派”小说《小二黑结婚(节选)》/赵树理“山药蛋派”小说《党费》/王愿坚“纪实体”小说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狄更斯自传体小说《复活(节选)》/列夫·托尔斯泰批判现实主义小说《老人与海(节选)》/海明威“迷惘的一代”小说《百年孤独(节选)》/加西亚·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整本书阅读与【整体阅读·指导】一、鉴赏要点1.熟悉小说的文体要点读小说就要具有小说的文体思维——理解虚构文学的特征。2.掌握小说要素的鉴赏要点学会梳理情节,分析情节构思的技巧;感受形象,发掘形象的丰富内涵;品味语言,感受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3.发掘小说的审美、文化价值感受不同风格的小说语言;赏析丰富多样、鲜明活泼的人物形象;发掘主题表达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二、鉴赏步骤第1步:切分层次,厘清情节厘清小说情节的主要途径:概括每一自然段段意,切分层次,回扣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进而厘清小说的情节。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作品前面还有序幕,后面有尾声。梳理情节要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随时注意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第2步:关注描写,认识人物阅读小说,要注重分析小说描写的人物,如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