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9文言语句断句——抓住五标志,思考五角度复习目标1.掌握文言断句的方法。2.借助语法、语境准确断句。链接高考卷别提问方式命题特点2023新课标卷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文言断句题由客观题变主观题,更有效考查综合运用文言知识进行文言断句的能力。2023年新课标Ⅰ卷、Ⅱ卷第10题断句题都设置为要求考生从8个断句点中选择3个正确的题型,这样的设置可以避免以往选择题单纯利用排除、猜测等技巧作答的可能,更有效地考查学生利用文言知识断句的能力。并且评分时会有0分、1分、2分、3分层级的区别,更好地体现了学生能力水平的层次。①所选句子多为叙述性句子,展示人物生平和命运转折的重要时刻;50字左右。②设6~8处停顿,有两处难度大的不同。2022新高考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一、掌握断句的正确方法(一)“4大标志”助你巧断句1.判断词性,分清主谓宾(1)先找出名词(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或代词(吾、予、余、尔、汝、公、卿、君、若、其、彼、此、之等),它们如果作主语,就在它们的前面断句;如果作宾语,就在它们的后面断句。(2)动词、形容词常用作谓语,可以先找到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边练边悟]1.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7处。至午门,魏藻德引麟征手曰:“国家如天之福,必无他虞。旦夕兵饷集,公何遽为?”引之出。明日城陷,作书诀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余年宗社一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褫服解带自经家人救之苏,环泣请曰:“待祝孝廉至,一诀可乎?”许之。(节选自《明史·麟征传》)作书诀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余年宗社一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褫服解带自经答案作书诀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余年宗社/一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褫服解带自经解析“曰”后须停顿;“二百七十余年”修饰“宗社”,故在“宗社”后断开;“一旦至此”语意完整,后面断开;“上有”“下有”句式一致,故在“悔”“殃”后断开;“谏垣”是“居”的宾语,故在“谏垣”后断开;“法当……”是“依法应当……”的意思,故在“法”前断开。【参考译文】到午门时,魏藻德拉着麟征的手说:“国家像皇天一样有福气,一定不会有什么祸事的。很快军队、粮饷都会聚集起来,您惊慌什么呢?”把他拉了出来。第二天,城被攻下了。麟征写信跟家人永别说:“祖宗打下的二百七十多年的江山,一天之间成了这样,虽然天子自己遭到了灾祸,小百姓也遭殃。我身为一名谏议大臣,对朝廷的事务无法匡救,依法应当剥去袍带。”于是他解下束带,上吊自杀。家人赶快把他救醒,围成一圈流着泪请求说:“等祝孝廉来后你们辞别一下,行吗?”麟征同意了。2.关注对话词,厘清对话内容借助“曰”“云”“言”“谓”“道”“问”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并且应根据上下文厘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边练边悟]2.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8处。齐王疾痏,使人之宋迎文挚。文挚至,视王之疾,谓太子曰:“王之疾必可已也虽然王之疾已则必杀挚也太子曰何故文挚对曰非怒王则疾不可治怒王则挚必死。”太子顿首强请曰:“苟已王之疾,臣与臣之母以死争之于王。王必幸臣与臣之母,愿先生之勿患也。”文挚曰:“诺。请以死为王。”(节选自《吕氏春秋·仲冬纪·至忠》)答案王之疾必可已也/虽然/王之疾已/则必杀挚也/太子曰/何故/文挚对曰/非怒王则疾不可治/怒王则挚必死【参考译文】齐王得了恶疮,派人到宋国接文挚。文挚到了,察看了齐王的病,对太子说:“大王的病肯定可以治愈。虽然如此,大王的病一旦痊愈,就一定会杀死我。”太子说:“什么原因呢?”文挚回答说:“如果不激怒大王,大王的病就治不好,但如果大王真的被激怒了,那我就必死无疑。”太子叩头下拜,极力请求说:“如果治好父王的病而父王真的要杀先生的话,我和我的母亲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