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21内容概括分析——善用比对,精准判断复习目标1.了解内容概述题常见的设误角度。2.掌握确定选项表述错误的方法。链接高考卷别4设误类型题干表述设题变化2023新课标Ⅰ卷扩大范围①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②三年设题方式,考点均未改变。①总体理解文意。四个选项基本按照行文顺序设置,选项内容大多是对原文的概括、转述或分析。按照行文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②关注细节理解。如:2023年新课标Ⅰ卷第12题C选项“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理解有误。结合上文,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的是“好事而穿凿者”,而非“世人”,选项扩大范围。又如2022年新高考Ⅱ卷第12题D选项,“全部都分送给了故旧部属”错误,原文为“遂尽分与昆弟外家”,“昆弟外家”是“兄弟和外家”而非“故旧部属”。仅一个关键词就能判断选项的正误。③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错误选项也非全错,而是某一点错。2023新课标Ⅱ卷曲解文意2022新高考Ⅰ卷曲解文意2022新高考Ⅱ卷张冠李戴2021新高考Ⅰ卷无中生有2021新高考Ⅱ卷曲解文意一、分析综合题6大比对角度角度一比对观点,注意评价细节[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1.(比对人物观点是否正确)(2023·新课标Ⅱ卷)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选项]李靖认为,吴汉善于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取得了胜利;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答案忽略观点细节。“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错误。根据原文可知,苻坚战例是失,吴汉战例是得,唐太宗认为可以作为万代借鉴的是这两个战例的得失。【参考译文】靖说:“苻坚统帅着百万大军,却在淝水战败,这是因为兵力能够集中但不能分散所致。而吴汉讨伐公孙述时,与副将刘尚分散驻扎,相隔二十里,当公孙述进攻汉中时,刘尚出击合击,大破敌军,这是因为兵力分散但又能够集中所致。”太宗说:“是的。得失的事例足以为后代提供借鉴。”2.(比对人物与观点是否对应)(2023·潍坊5月模拟)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节选自《说苑·尊贤》)[选项]赵简主虽然认为杨因品行差、对国君不忠诚,但还是接见了杨因并授给相位。答案错解人物与观点的照应。“品行差”“对国君不忠”是近臣的看法,而非赵简主的看法。【参考译文】杨因求见赵简主,说:“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见您。”赵简主听了,停止吃饭,叹息不已,直起身子,跪着行走。左右的人上前劝谏说:“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事奉国君五次被撤职,这说明他对国君不忠;现在您看中的这个人,已经被人指出八次过失了。”赵简主说:“你们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妇的仇敌;品德高尚的君子,是被乱世所疏远的;正直的行为,是邪恶坏人所憎恶的。”于是出去接见杨因,并授给他相位,国家治理得很好。角度二比对人物,避免张冠李戴[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3.(比对人物语言细节)(2023·唐山三模)庄王曰:“先君之时,晋不伐楚,及孤之身,而晋伐楚,是寡人之过也。如何其辱诸大夫也?”大夫曰:“先君之时,晋不伐楚,及臣之身,而晋伐楚,是臣之罪也。请击之。”庄王俛泣而起,拜诸大夫。晋人闻之曰:“君臣争以过为在己,且君下其臣犹如此,所谓上下一心,三军同力,未可攻也。”乃夜还师。(节选自《新序·杂事四》)[选项]晋国讨伐楚国,楚庄王和大夫都将自身与先君对比,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