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27鉴赏诗歌的炼字、诗眼和炼句艺术——精准判断,赏析效果复习目标1.掌握赏析炼字的角度与规范。2.重点掌握赏析诗眼的方法。3.掌握赏析炼句的角度与规范。链接高考卷别篇名题干表述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3全国甲卷《临江仙》晁补之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炼句题干中有明确的赏析“××”句字样。语言赏析题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炼字题全国卷近几年没有考查。2023北京卷《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杜甫)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一联有哪些内涵。炼句2020天津卷《纪村事》“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炼字2018江苏卷《寄和州刘使君》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如此表现的原因。(6分)赏诗眼考向一炼字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所谓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一般说来,所炼之字是一首诗一句诗中最精辟、最灵动、最关键的字。高考炼字类试题主要是考查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和叠词。一、炼字种类1.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效果,赋予形象以动态感。2.形容词: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物象具体、生动、直观、形象;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3.名词:多个意象名词连用可营造出富有情韵的意境。4.活用词:临时改变词性,往往为诗眼,具有化静为动、化庸常为神奇的功效。以动词、形容词的活用居多。5.数量词:数词或具有虚拟意义,侧重夸张渲染;或具有动词意义,凸显动态,往往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6.叠词: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其次在于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还可以摹状绘声,收到生动、形象的效果,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7.虚词:副词、连词等虚词的锤炼运用恰当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婉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二、解题步骤1.寻字:从诗(句)中找出表意丰富、生动传神的关键字词(若题目已明确是哪个字,该步骤可以省略)。2.释义:解释该字词的含义(表层义、深层义),要辨清词性,分清虚实,有时要点明活用类型或使用的修辞手法(若字词含义简单,可省略此步)。3.入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并分析其对表现对象所起的作用(将画面具体展开,注意突出其画面特征)。4.达情:适当展开想象,分析这个字表达了作者或人物形象怎样的感情。[教考衔接]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请赏析颔联中“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的妙处。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步:“悬”是“悬挂”,写出船帆端端直直地挂着的样子。(含意)第二步:“风正一帆悬”写的是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描绘了一幅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白帆高挂恢弘阔大的画面。(景象)第三步: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为下文抒情作铺垫。(作用)[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夏曼卿作新楼,扁曰“潇湘片景”,来求拙画且索诗戴昺有此一楼足,悠然万虑忘。拓开风月地,压断水云乡。四野留春色,千峰明夕阳。眼前无限景,何处认潇湘。有学者认为颈联“‘留’字用得很精”,请结合全诗,具体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解析从标题信息“夏曼卿作新楼”“来求拙画且索诗”看,作者可能还未登临新楼,所以“四野留春色”没有展开具体描写,而是想象“四野”春色留存,以此表现主人闲适自得之情。“留”是“留住”的意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四野”人的动作和情感,“四野留春色”即“四野”想留住春色,“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