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39信息的筛选整合与比较(常规考法)——筛选信息,精准比较复习目标1.理解辨析概括重要概念。2.分析归纳概括内容要点。3.比较材料异同与侧重点。链接高考卷别题干表述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3新课标Ⅰ卷4.请简要说明文本中的西方媒体在报道时使用了哪些“竞争性真相”。(4分)归纳概括内容要点①概括是阅读的基础。概括内容要点是新高考卷最重要的考点,未来还是会频繁出现的。②概括内容要点命题较活,可以以选择题形式,也可以以简答题形式。概括的区间不只限于某一则材料,因此,要特别注意材料间的关联。2023新课标Ⅱ卷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调查研究中的“客观”,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分析文本内容侧重点2022新高考Ⅰ卷5.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归纳概括内容要点卷别题干表述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新高考Ⅱ卷4.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杨宪益与霍克思对译文艺术性的理解有何不同。(4分)筛选并整合信息①概括是阅读的基础。概括内容要点是新高考卷最重要的考点,未来还是会频繁出现的。②概括内容要点命题较活,可以以选择题形式,也可以以简答题形式。概括的区间不只限于某一则材料,因此,要特别注意材料间的关联。2021新高考Ⅱ卷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概括中心论点2020新高考Ⅰ卷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下定义考向一理解辨析概括重要概念所谓“重要概念”,就是指含义丰富深刻、能够蕴含文章主题思想、能够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一般涉及以下四点:①根据上下文推断含义深刻的概念;②根据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语境义;③根据作者的观点理解重要概念的隐含义。论述类、实用类文章中,往往考查对“重要概念”内涵、属性和外延的理解;④给重要概念下定义。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揭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教考衔接]1.(选择性必修中册《怜悯是人的天性》)依据文意,用判断句给“怜悯心”下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具备的定义。答案怜悯心是在人类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以前就有的一种最应该具备的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最普遍和最有用的、合乎自然的人心(禀性或美德)。解析结合文段分析可知,“属概念”(外延)指人的“心”(禀性或美德),特征(内涵)为:“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最应具备的禀性”“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人类在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以前就有”“合乎自然”。根据以上内容和下定义的格式(判断句)组织成句即可。我认为怜悯心是我们这样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最应具备的禀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人类在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以前就有怜悯心了;它是那样地合乎自然,甚至动物有时候也有明显的怜悯之心的表现。【掌握解题通法】1.概念理解客观题步骤解说第一步:读题目,辨明一是辨明“正确”与“最为准确”。“正确”指选项所表述的内容没有知识上的错误。“最为准确”指选项所表述的内容对概念的内涵、外延等,做出了科学、规范而周密的解说。二是辨明“不属于”与“不符合文意”。“不属于”是指不管该选项所表述的内容是否正确,只要它不属于题干中重要概念的范畴,就应选定它。“不符合文意”是指该选项所表述的内容与原文中的概念的内涵或外延有不符合的地方步骤解说第二步:读原文,切入一是确定阅读区间,弄清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二是树立语境意识,切不可断章取义。三是关注对概念进行修饰、判断的词语,理解概念内涵,明确概念外延第三步:细比对,判断比对选项与文章中的信息,做出判断,找出具有明显错误或者最正确的选项2.给概念下定义——主观题解题步骤首先,通读全文,勾画出论点及重要概念所在的句段。其次,找出(或确定)比种概念大一级的属概念(大概念)。然后,筛选归纳关键信息,明确哪些是能表示概念本质属性(种差)的语句。对本质属性的概括,既要筛选语段中的关键信息,合并归纳同类信息,保证重点不缺失,又要淘汰本质属性以外的信息,保证语句简洁。一般来讲,应该淘汰以下六种信息:①重复、冗赘信息;②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