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45叙述顺序和叙事时间、节奏(速度)——扣住叙事特点,掌握答题规范复习目标1.掌握小说叙述顺序和叙事时间的叙事特点。2.掌握解答叙述顺序和叙事节奏的答题规范。一、叙述顺序1.顺叙:①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线索集中;②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晰,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感。2.倒叙:①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②增加叙事波澜;③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④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3.插叙:①帮助展开事件,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作简要介绍,或诠释某一细节;②或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大了文章容量,可读性增强。4.补叙:①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②造成悬念,增加叙事波澜;③深化主旨,形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二、叙事时间1.叙述频率故事中事件与叙述的重复关系:①单一型,故事中发生过一次的事件在文本中只讲述一次;②概括型,故事中发生过很多次的事件在文中只叙述一次;③重复型,故事中只发生过一次的事件,在文本中重复多次叙述。2.叙事节奏叙事节奏指叙事速度的快慢疾缓,包括等叙、概叙、扩叙、静叙与省略五种形式。①快,加速,一般用于次要情节,一笔带过,是跳跃,是略写;②慢,减速,一般用于关键情节、精彩之处,减速是慢行,是工笔般的细致描绘。考向一叙述顺序1.叙述顺序叙述顺序概念内涵作用效果高考典型例题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情节发展脉络分明,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层次清晰。2013·重庆卷《枪口下的人格》倒叙1.定义。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2.分类。①把结局提前。②把扣人心弦的部分提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叙述顺序概念内涵作用效果高考典型例题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着原来的事件写。插叙的内容,只是和原来的叙述相关但不能相连,相连就成了倒叙。主要分类有:①转述式,即借助作品中人物的叙说进行插叙。这种方式往往用“听人说”“据说”“有人说”等引入插叙。②直述式,就是不借助作品中的任何人的口述或联想,直接在文中插叙一件事,多用“原来”“过去”这些表时间概念的词来引入插叙部分。③联想式,指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联想引出插叙的内容,一般在插叙前,都用“想起”“眼前浮现出”“脑海里闪过”这类的话进行过渡。①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使内容更加充实、丰满。②补充交代内容情节,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曲折有序。③衬托、表现人物形象。④为后文做铺垫。⑤突出文章的中心。2008·江苏卷《侯银匠》叙述顺序概念内涵作用效果高考典型例题补叙补叙,也叫追叙,指在文中对前面所说的人或事进行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段,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段“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①通过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②运用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表现人物,使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2014·辽宁卷《数学家的爱情》2014·全国Ⅱ卷《鞋》平叙(并叙)平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即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代清楚;一种是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轮番叙述,使读者对甲和乙的命运都处于关心的状态中。可以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条理清楚,便于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拓展作品容量。2018·全国Ⅰ卷《赵一曼女士》2.插叙与补叙的区别类别插叙补叙内容上插叙材料删去,原有的故事情节仍旧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线索仍旧清楚明朗,读者不会产生疑问。补叙片段删去,读者会产生疑问。形式上插叙一般被安排在篇中,而不在篇末。补叙一般被置于事件出现结果之后,交代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因此它可以被安排在篇末。类别插叙补叙篇幅上插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