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46叙事方式与叙事技巧——精准判定,赏析效果复习目标1.掌握叙事的方式和叙事技巧的类型的基本知识。2.训练解答小说叙事方式和叙事技巧题的答题规范。考向一叙事方式(安排)常见叙事方式(安排)类别释义效果举例说明对话式对话体小说是基本上以人物对话为基本结构方式和表现形式的一种小说类型。内容可以是对话人亲身经历的叙述和感受心理的自白,也可以是转述别人的生活见闻;可以是两人对话,也可以是一人自白。①展开和推动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的叙述更加紧凑和集中。②可以使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充分地刻画和表现出来。③凸显主题。《古渡头》《六指猴》《桥边的老人》对比式对比是隐含在小说情节背后的基本叙事结构,是小说意义呈现的基本方式。对比分显性和隐性两种,分别显示出小说的“表面意义”和“深层意义”。①突显人际关系和人物形象。②突出主题。③结构全篇。类别释义效果举例说明独白式独白式小说是以作者的独白占主导地位的小说。着力描写人物心理的种种感受,开掘深层的意识来展露隐蔽的灵魂和内心世界。淡化情节以至取消情节,事件极其微小。①可以使小说的结构更加紧凑。②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情感。③可以展现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丰富作品多层次的内涵。《老人与海》重复式重复叙述,即讲述数次只发生了一次的事件。重复是小说叙事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包括事件重复和话语重复两种基本类型。①突出人物形象。②加强主旨的悲(喜)剧色彩。③缓和叙事节奏,使小说有了循环往复之美,增强艺术感染力。《祝福》《石门阵》《牲畜林》类别释义效果举例说明片段式短篇小说往往人物少,情节简单,所以常常聚焦生活的一个小“镜头”,截取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某个片段或某个场景进行横断面的描写,见微知著。①小中见大,使叙事相对集中紧凑。②从不同的角度展示社会生活状态和人物心理。《半张纸》双线索式明线是文中直接呈现出来的贯穿始终的线索,暗线则是间接呈现出来的贯穿全文的线索。双线索可分为明暗线、双主线、主副线。①共同完成对主题的揭示。②使小说情节更加紧凑。③突出人物形象。《马兰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药》类别释义效果举例说明抑扬式又称褒贬式,是文章欲“扬”先有意“抑”,或欲“抑”先有意“扬”的一种叙事方式。这种方式以退为进,对人欲说善则先说不善,或欲说不善则先说善。在反差的变化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会明》嵌套式嵌套式结构也可以称为套层式结构,原意指的是一环套一环的复杂的叙事结构。在描述一事件的过程中引入另一事件的完整叙述。《祝福》大故事是“我”的“回乡—离乡”故事,里面又套了祥林嫂的故事。通过“我”的故事,展现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底层百姓既同情又无可奈何的主题;通过“祥林嫂”的故事,表现了底层妇女的悲惨命运以及封建礼教对贫苦妇女的迫害。《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类别释义效果举例说明时空交错式(历史与现实交织)小说涉及故事时序、叙事时序以及空间位移,两种时序往往发生交错,给小说增添更深的内涵。叙事中完整的时间流动是在四维整体中进行的。所谓四维整体,指的是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个时间维度,再加上空间维度。也就是说,今人(作者)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站在现在这个空间,以今人为主要叙述者,讲过去或未来的故事,以及整个故事隐藏着的对未来(或当下)的人们的意义。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又能表现人物精神的当下意义,体现当代价值与传承,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历史资料或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④巧妙推进故事情节,有利于展现人物心理,突出人物形象,丰富内容(人物故事),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⑤使叙事节奏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赵一曼女士》类别释义效果举例说明对话与心理式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写能够使叙述的情节更加集中(节省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文章内容更集中,行文更紧凑)。对话交代前因后果,体现人物冲突,叙述明快简洁。《变色龙》叙事与写景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