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47概括情节和分析线索(基础考法)——紧扣变化,梳理文脉复习目标1.寻找并概括小说的线索。2.梳理小说的基本内容。考向一梳理概括情节情节是小说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有的小说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前者多为对故事背景的交代,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后者多为对故事或人物的后续交代。[教考衔接]阅读部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祝福》,完成后面的题目。1.《祝福》中祥林嫂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请概括其人生轨迹。答案祥林嫂一生的轨迹如下:外逃帮佣,初到鲁镇—被人劫回,被迫改嫁—丧夫失子,再到鲁镇—捐献门槛,未能赎罪—逐出鲁家,沦为乞丐—祝福之夜,凄然死去。解析①时间在变化,情节在发展,根据时间,抓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梳理情节;②时间变化了,地点也在变化,抓住场面的变化来梳理情节;③概括时可以采用“某人+某事”的答题模式。2.祥林嫂走近两步之后对“我”提出的三个问题,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变化?答案①产生怀疑。第一个问题说明祥林嫂对大家都深信不疑的“魂灵”产生了怀疑,因为绝境中的她希望通过否定“魂灵”来消除死后之忧。②由怀疑到恐惧。第二个问题体现了她恐惧的心理,因为害怕死后被锯开。③又由恐惧到希望。第三个问题说明她又有点盼望死亡,因为死后可以与家人见面。解析关于心理变化的梳理,要比情节梳理更深一层,需要挖掘文本中的事件、现象、问题等背后隐含的人物心理状况。【掌握解题通法】(一)通晓情节概括“4妙法”类型解题方略明考型结构连贯法: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脉络进行梳理。(如《祝福》)场面连贯法: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仇人→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线索连贯法:线索是串联小说人物、事件的人、事、物、感情、时间或地点等。抓住线索,勾画关联线索的词句,就可以围绕线索概括出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内容。(如《项链》的情节构成: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识项链)暗考型细节连贯法: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抓住对情节推进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并进行提炼、概括。(如2018年全国Ⅲ卷中对“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分析:心情复杂纠结→孤独绝望→重燃希望)(二)掌握情节概括答题“3步骤”第1步:审题干,明方向。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直接考查型还是间接考查型,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第2步:依内容,理层次。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采用结构连贯法,或采用场面连贯法,或采用线索连贯法,或采用细节连贯法,划分段落,厘清层次结构。第3步:巧概括,规范答。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提炼组合,规范概括。◎答题模板(1)明考型模板一:完整叙述,按照“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表述为:小说先写了……,接着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2)明考型模板二: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按照“某人做了什么事”的格式加以概括,表述为:主人公在……时候,……地点,做了……事情。(3)暗考型模板:事由+情感(态度、心理)。[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米孟宪歧①傍晚,老林来了。老林是党的地下交通站站长。柳溪归老林直接领导。跟老林来的一个人挑来两袋粮食。老林说:“清凉洞的伤员没粮了,你把这100斤小米送过去。”柳溪点点头。②老林又说:“今晚就走,越快越好。”老林走后,柳溪把两袋小米打开,他把双手伸进小米里抚摸着,那种感觉真好!③他家断顿了,他已经吃了两天野菜团了。④10岁的儿子见到小米,高兴地问:“爹爹,这回咱家可以吃小米干饭了吧?”⑤柳溪摇摇头:“不可以的。这米不是咱家的,是给东家的。”⑥儿子噘起了小嘴说:“一顿也不能吃吗?”⑦柳溪说:“东家的米,一粒也动不得。”⑧老婆颤巍巍地问:“你看,咱就留一点点,给娃熬口粥喝。大人好对付,娃受不了啊,行不?”⑨柳溪叹口气:“不行。这是救命粮,动不得啊!”⑩老婆默默地给柳溪拿过两个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