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讲2025古诗文阅读模块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以今度古,危机智慧——必修上《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一轮复习目录01考情分析备考策略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05真题感悟命题洞见04热考题型解题策略01考情分析备考策略复习目标1.在理解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2.梳理课文叙述的事件前后的史实,探究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3.拓展领悟“春秋笔法”,思考历史记录背后的思想观念。4.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领会不同史传文本的不同特点。历史的表里烛之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化解了一场迫在眉睫的战争;刘邦仅凭一文一武两个助手,在鸿门宴上全身而退。当我们读到这样传奇的故事,总忍不住要追问一句:这一切都是真的吗?是历史的真相还是作者的杜撰?《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历史事件的表与里“危机”呈现烛之武:①秦晋围郑;②年纪大;③夜缒而出刘邦:①生命之危;②内部管理不善;③称王之梦将破灭1.烛之武面对的危机是什么?2.刘邦面对的危机是什么?《鸿门宴》与《烛之武退秦师》两篇文章都体现了说话的艺术,请综合分析刘邦和烛之武在说话技巧上的相同点。相同点:①都有明确的目标,能够做到有的放矢;②都注重内在的逻辑分析,能够循循善诱;③注重引用事实,增强说服力。④说话态度诚恳序号最喜欢的话语运用的技巧表达效果1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对比论证摆事实,说服力强2曰:“秦、晋围郑...邻之厚,君之薄也。”假设论证对比论证增强说服力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假设论证对比论证增强说服力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阙秦以利晋举例论证增强说服力指出烛之武的话语运用的技巧,并分析表达效果。欲扬先抑,态度谦卑分析利害,攻破心理借助史实,离间关系一二三烛之武论辩技巧总结:序号刘邦的言行涉及的技巧有何作用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解释原因示弱认输,满足项羽的骄横心理2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态度谦恭有礼,摆事实满足项羽自大的心理,不卑不亢3“为之奈何?”“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让别人帮他找借口、找理由显现虽无大智谋却知人善任,自私自利又道貌岸然的性格4“君安与项伯有故?”“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称呼上尊重、拉拢心机深沉、随机应变、巧舌如簧析刘邦之语言,分析说话技巧善用情义,态度诚恳引用事实,说服力强滴水不漏,论说有力一二三刘邦说话技巧总结:《烛之武退秦师》与《鸿门宴》的说话智慧1.让步示弱,以退为进2.换位分析,抓住对方心理3.转化矛盾,分化离间烛之武坦承“秦晋围郑,郑知亡矣”;刘邦三个“不敢”,处处称“臣”,尊项羽为将军……烛之武抓住“益”字,站在秦穆公立场权衡轻重,剖析利弊;樊哙抓住项羽尚勇、尚义特点,道德谴责,置项王于“不义”,使项王犹豫不肯行动……烛之武将秦郑矛盾转化为秦晋矛盾,刘邦将与项羽的矛盾转化为告密者与之的矛盾……左丘明(前556年-前451年),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作《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为“春秋三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这里的“传”不是传记,而是解释经典的著作。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10岁时,随父亲司马谈到长安,开始了对古代文献的研读,并直接受学于当时著名儒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