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讲2025古诗文阅读模块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一只蟋蟀引发的悲喜剧——必修下《促织》一轮复习蒲松龄目录01考情分析备考策略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05真题感悟命题洞见04热考题型解题策略01了解蒲松龄、《聊斋志异》和志怪小说;探究小说叙事摹状的精妙之处。03梳理小说人物形象;0402理清本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把握作品主旨。复习目标01考情分析备考策略志怪小说《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背景邑共八乡,每岁各乡必报一人,以应杂徭。贫者恐其逃窜,必相其家道殷实者而报之,名曰“富户”。此富户者,皆乡中之良农,平昔不入公门,视官长如阎罗,畏衙役如虎狼。名一报官,则差役索其常规,该房待其打点,未应差而错囊已耗,迨其既应也:每一差出,则徊惶无主。人欺善讷,而呼应不灵。蒙签票之严催,惟思典质,以免官刑,故中人之产于此立尽。——蒲松龄《淄邑流弊》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四:“我朝宣宗最娴此戏。曾诏苏州知府况钟进千个。一时语云:‘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此语至今犹传。”吕毖辑《明朝小史》卷六:“(宣德)帝酷好促织之戏,遣取江南,其价腾贵,至数十金。时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妾以为骏马易虫,必异,窃视之,乃跃去。妻惧,自经死。夫归,伤其妻,且畏法,亦经焉。”问讨论交流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怎样的?请用一句话来概括。中促之宫尚织戏征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令欲华阴媚上官荒诞色彩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课文概览促织小说蒲松龄通过促织得失这一线索,讲述成名一家的悲喜遭遇,深刻揭示了为政者之贪婪、凶残、自私,批判了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横征暴敛的罪恶,表现了老百姓为生计奔波的劳苦、辛酸和艰难,寄托了作者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1.巧设线索,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2.想象力丰富,充满浪漫色彩3.成功运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梳理归纳情节内容朝廷征促织成名被摊派,捕促织成妻卜促织、成名得促织作者评促织成名献促织成子毙促织、化促织;成名斗促织序幕1开端2发展3、4高潮5-7结局8尾声9(揭露腐败)(因祸得福)(大起大落)(柳暗花明)(山穷水尽)(交代背景)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于)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崇尚、喜好本来进奉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喜爱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一直供应。县官又把责令他供应的差事派给各乡的里长。解读第一段名作状,每年把否定判断名作动,有才能v,责令于是把形作动,献媚、巴结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名作状,用笼子囤积,储存摊派,征收(于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笼子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作为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官府的小吏狡猾刁诈,借助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进贡蟋蟀的)有关费用,每索取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倾尽家产。解读第一段同“值”,价值借助v,索取v使动,使…倾尽就丁口:人口。成年男子为丁;女子及未满16岁男子为口。动使动,使……抬高文本探究文章开头交代“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的情节有何用意?点题,开宗明义,点明故事的起因,揭示矛盾产生的社会根源。“宫中”二字把矛头直指封建最高统治者,为主人公成名一家悲剧性的遭遇做了充分的铺垫。朝廷征虫,百姓破产解读第一段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