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讲2025古诗文阅读模块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以史载道,砥砺前行——选择必修《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一轮复习目录01考情分析备考策略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05真题感悟命题洞见04热考题型解题策略01考情分析备考策略以史载道,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现实的必然。一滴江水里可能依然流淌着三国赤壁的金戈铁马;一掌飞沙里可能依然看到大唐盛世的千中繁华;一丛野草里也可能依然藏着圆明园被毁时候的万般萧索。古老的文明隽刻在残矛断戟之上,历史兴衰成败,我们需要客观公正看待,失败是怯懦者的挽歌,是奋斗者的牧歌,我们要从万古碧血,仓皇占巾处,汲取教训,守心克己,砥砺前行。正如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的所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史论的核心是“现实”——针对社会现实,为现实发声。只有读懂了这一点,才能摆脱故纸堆上的似是而非、方枘(ruì)圆凿的争议,回归史论本意。复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归纳掌握文中一词多义、通假字、古汉语特殊句式等。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会提出论点并言之有据地论证论点,总结文章的写作手法。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鉴赏文章的语言美和结构美。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科学正确的历史观,关注国家命运,敢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备考建议1、了解历史、尊重历史,以史为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2、研习史传作品,领略人物风采,理解史家笔下对人物的认识与评价,理解古代史家的历史观念,鉴赏作品的叙事艺术。3、研习史论作品,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学习作者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的态度和方法,鉴赏作品的说理艺术。4、丰富文言文的语言积累,学会在具体的语境中分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的差异语言联系。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了解作者:贾谊和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词、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人。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年少即以作诗属文闻于世人,后见用于文帝,力主改革,被贬湖南长沙,任长沙王太傅。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其文代表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过秦论》简介:《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课本选取的是《过秦论》上篇,先讲述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世秦王的苦心经营等。行文中采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铺陈式的描写方法,富有气势;之后则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强大的秦国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了解作品:《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五代史伶官传序》简介:《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此文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论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全文主旨:盛衰之理,决定于人事。然后便从“人事”下笔,叙述庄宗由盛转衰、骤兴骤亡的过程,以史实具体论证主旨。具体写法上,采用先扬后抑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前后对照,强烈感人,最后再辅以《尚书》古训,更增强了文章说服力。全文紧扣“盛衰”二字,夹叙夹议,感染力很强,成为历来传诵的佳作。写作背景:《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过秦论》西汉文帝时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