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第一课古诗文阅读模块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目录01考情分析备考策略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05真题感悟命题洞见04热考题型解题策略01考情分析备考策略文言文课标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常见题型分值对应课标考点高考评价体系整体上具体上说明客观题断句题31.凸显“立德树人”的功能,所节选的内容涵盖了理想信念、爱国情怀、以民为本、法治意识,强化正确世界观2.整体上需要学生具备圈点勾画关键信息,梳理内容,积累识记的能力。以古译文会意的能力,在“读懂”古文的基础之上对关键信息搜索整疏通语境意的基础上进行上下文联系的分析判断1.能正确标点文言文或辨析断句正误2.能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3.能准确理解文意并概括内容要点4.能将文言文准确地翻译成规范的现代汉语5.熟悉掌握文言文常见的特殊句式6.熟悉掌握常用文言实词7.熟悉掌握常用文言虚词8.熟悉掌握古汉语词类活用的般规则古代文化常识及词义理解3不存在单一的积累识记辨别,更注重的是从原文中获取信息,情境性、关联性更强文意理解3关键信息的搜索,圈点勾画关键信息主观题文言翻译8文言实词和虚词分类及推断;文言句式的概念和判断方法;建立在文言词汇积累和古今异同辨别基础上的语言转换,强调文言知识结构的构建和整合,侧重训练联想、类比、引申等思维文意理解3人物事件归因定向分析;内容筛选概括界定条化2020年及以前,全国卷文言文一直选用人物传记文体。这种传记均出自“正史”,传主多为忠臣良将、清官廉吏。2021年全国高考及新高考,选文均选自纪事本末体的史书。纪事,记叙事实。本末,始末,原委。纪事本末就是较为完整地记录时间的首尾始终。先将重要的事件分门别类,形成独立的篇章,然后按照时间顺序,详述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2022年,1卷和甲卷选文均出自《战国策》,2卷出自《东观汉记》(吴汉其人其事,是一部记载东汉光武帝至汉灵帝一段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因官府于东观设馆修史而得名),乙卷出自《说苑》(探讨“德”,又名《新苑》,是汉代刘向所编纂的小说集,记述了一些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出处多样化,体裁多样化选文特点及变化近三年新高考课标卷选材变化卷别体裁出处字数选材变化2023新课标Ⅰ卷先秦诸子散文、杂记《韩非子·难一》和《孔丛子·答问》657聚焦于“赏罚”问题,展现了法家和儒家主张的差异以及两家立论驳论的交锋,两则材料间形成一种张力(1)文本选材:2023年、2022年趋于多样化。不再像2021年选择以叙事议论为主的纪事本末体,突破了2020年以前从“二十四史”选择人物传记的取材方式。发展到多类史书,甚至从杂史小说中选材。2023年跳出史传范围。(2)文言文文本形式由以往单一文本,变成2023年双文本。(3)文本内容侧重议论性。新课标Ⅱ卷军事理论专著、问答体兵书《百战奇略》和《唐太宗李卫公问对》583前者是对淝水之战史实及战略的记述,后者是基于史实及战略的评论,两则材料构成对话关系2022新课标Ⅰ卷国别体史书《战国策·魏策三》589孟尝君解魏忧新课标Ⅱ卷纪传体史书《东观汉记》583吴汉忠君爱国的事迹2021新课标Ⅰ卷纪事本末《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641贞观时期任人唯贤、减赋爱民、反腐倡廉的大唐精神新课标Ⅱ卷纪事本末《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645祖逖矢志收复中原,与将士同甘共苦,严于律己的精神1.选文特点:选文不再限于史传文和纪事本末体。四大体例: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杂史笔记。2.选人特点:选文内容的对象原米一般涉及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改革家、军事家等,以帝王将相,清官廉吏、爱国将领等正面人物力主。用这些历史人物的责任担当、进取精神影响考生,化育青年,体现出高考“立德村人”的价理念。3.选文结构:①人物传记类(一人多事)大多先介绍传主的基本情况,然后具体介绍传主一生的主要事迹,结尾穿插一些主观评价。②纪事本末体(一事多人)按照时问顺序,详述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③宏大叙事(宏大场景,完整事件,多大多事)4.考题内容:題型相对稳定(考查断句、文化常识、文意概括、翻译句子、内容分析)试題考点更加灵活关联教村教考结合考情小结五题模式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