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三部分语言文字应用专题十四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命题探究考向分析“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虽为高考考点,但新高考试卷却较少单独命题,往往在语段情景型语言运用题中,以词语的辨析和使用、正确使用修辞手法、辨析并修改病句、赏析表达效果等命题形式综合考查(续表)题型分布从近年新高考卷命题实际情况看,“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一考点主要是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如2023年新高考Ⅰ卷、Ⅱ卷均在鉴赏语言表达效果这一考点上设题渗透了对“语言表达准确、生动”的考查,2022年新高考Ⅱ卷在辨析并修改病句这一考点上设题渗透了对“语言表达准确”的考查,题型均为主观简答题高考演练1.(2023年全甲卷国)(文本见P218“专题六语言表达连贯”专题中“因境补文题”板块“典题示例”)三位教师的讲解各有不同,请任选二人,分别作出评论。要求每条评论不超过25个字,句子简洁流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谈观点、写评论的能力。第一位教师:先总说“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然后由成语引申出做事应有坚决的态度;接着再进一步补充“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那就不应当了”,古今对比,告诉学生“坚决”的态度要用于“做好事”,而不能用于“做坏事”。可见这位老师主要是“讲道理”,鼓励学生前进;但没有解释词语的意思。第二位教师:解释了词语的意思,并且介绍了古汉语当中的“活用”现象,然后分析古今词义的变化。可见这位老师侧重古汉语知识的讲解,对成语中词语的含义和“使动用法”古今词语的变化”讲解清晰,让学生增长了知识;但是没有讲解成语的整体含义及使用。第三位教师:先讲了成语的基本意思,然后分析了成语的引申义,其中含有做事的道理。可见这位教师知识、道理结合较好,解说全面,而且“讲得比较简单,话说得比较少”,也就是表达简明扼要。答案:(示例)第一位教师:讲清道理,鼓舞学生前进;但未解释字词。第二位教师:讲清词义和变化,增长知识;但未讲整体含义及使用。第三位教师:知识、道理结合较好,解说全面,简明扼要。(任即可选两个评论)2.(2022年浙江卷)(文本见P304“专题十三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专题中“下定义”板块“典题示例”)综合图文材料,从带动经济发展的角度简述“地理标志”的作用。要求:语言简明、准确。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要点的能力。依据“地理标志是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可概括为: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依据“地理标志打响了特色产品的品牌……蓬勃发展的地理标志产品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发展”可概括为:打响了特色产品的品牌,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图1是“地理标志使用情况统计”,依据“2482”“6381”“14315”这些数字的比较可概括为:惠及的市场主体数量多。图2是“投入资金与相关产业的产值”,通过“1.2”“40”“210”这些数字的比较可概括为:带动的产业产值高。答案:①惠及的市场主体数量多;②带动的产业产值高;③打响了特色产品的品牌,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④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考点一简明解题指津语言简明有“四法”1.去次留主法——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要做到语言简明,首先是每一句话都要围绕既定中心,不要节外生枝,游离于话题之外的内容应删去。不过仅仅围绕中心是不够的,还应该突出重点。俗话说“简明扼要”,从表达上说,只有扼住“要”,才能做到简明。示例:把游离于话题之外的一句找出来,并说明理由。①春花秋月,夏云冬雪,造化多情,大自然的色彩是美好的。②人类应该为永葆大自然的色彩美做出自己的努力,让大海永远蔚蓝,让草原永远青翠。③但是人类不以自然美为满足,艺术美的着意创造,有待心灵的加工,注入艺术家的豪情。④色彩只有注入了画家的情感,才能成为审美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的是环保问题,故删去。剖析:整段话的话题为自然色彩美和艺术美的关系,而句②2.巧用替代法——善于概括,巧用指代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都不能总是具体叙述而不做必要的概括。只有把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