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2025年高考专题复习清单1古诗的基本知识一、明确概念1.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2.古诗:中国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基础知识清单二、诗歌的分类1.按照体裁分类体裁含义举例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用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等形式,也称古风、古诗。如:《诗经》《离骚》《孔雀东南飞》《短歌行》《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包括律诗和绝句。#b律诗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每首诗分为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b绝句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绝句一般二、四句押韵。如:《蜀相》《登高》《锦瑟》《书愤》是七言律诗;《登岳阳楼》《山居秋暝》是五言律诗。#b#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五言绝句,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七言绝句。体裁含义举例词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曲指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盛行于元代,散曲又称词余、乐府。如:《山坡羊·潼关怀古》。续表2.按照题材分类三、诗歌的特点1.句式整齐除了词和曲,古诗多数句式整齐,如《诗经》基本上是四言,《楚辞》大体上是六言(“兮”字为语气词),古体诗和近体诗多数是五言或七言。2.平仄和对仗平、仄是汉语声调的两大类。在近体诗和词、曲中,用字的平仄有严格的规定,在一些位置上,必须用平声字,在另一些位置上,必须用仄声字。对仗指的是一联诗中,在上下句相同位置上的字要属于同一类。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和“百年”,“悲秋”和“多病”,“常”和“独”,“作客”和“登台”,各自相对。3.节奏和韵律从句式上看,古诗的节奏一般分三种:四字为二、二;五字为二、二、一;七字为二、二、二、一。从意义上看,有时因表意需要也有特殊情况,如:万里/悲秋/常/作客,这样就成了二、二、一、二式。古诗要求押韵,使音调和谐优美。押韵韵脚的位置一般在偶数句末。通常奇数句不押韵,首句入韵格式除外。四、读懂诗歌的技巧1.读标题标题包含丰富的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类型、主题等。明主题《书愤》,从题目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的是愤恨之情。#b《离骚》,“离骚”的意思是“遭遇忧愁”,这首诗抒发自己被贬的郁闷之情。辨题材《念奴娇·赤壁怀古》《桂枝香·金陵怀古》,可以看出是怀古诗,进而推测诗人的情感。#b《别董大》《赠汪伦》,可以看出是送别诗,可以推测表达的是与朋友的深情厚谊。看背景《旅夜书怀》,可以看出作品写于旅途之中,必有羁旅之愁;《邯郸冬至夜思家》,可以看出时间、地点和诗歌主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交代了写作缘由、地点和特定读者。2.读作者(1)知人知人就是了解诗人的性格、经历。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思想、经历及创作风格,这些往往会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如李白的性格是豪放的,表现在他的诗歌中就是豪迈,多表达放荡不羁、蔑视权贵的主题,多采用夸张、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又借助幻想或神话传说构成浪漫主义雄奇的艺术境界。王维是山水田园诗人,他本性淡泊,诗歌多表达对山水的喜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苏轼思想复杂,儒释道三种思想既矛盾又统一地渗透到他世界观的各个方面,决定他多次被贬仍能表现出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2)论世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思想内容不可避免地打上时代的烙印。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诗歌主题和风格。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干谒诗)以求引荐的、离别思乡的。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北宋诗重义理,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陷,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