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2025人教版新教材语文高考第一轮复习任务群六古代诗歌鉴赏练案5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田家元日①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注①此诗当作于开元十六年(728)春节,表达诗人去长安应试时的感受。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斗转星移,岁月不居,显示时间的推移和节序的更替,暗点诗题中“元日”。B.“无禄尚忧农”表达诗人不愿出仕,牵挂农事,想在乡间田野中淡然自在地生活。C.颈联描绘出一幅典型的田园牧歌图,烘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和田园生活的闲适。D.这首诗风格恬静淡雅,语言通俗平易,将田家生活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向往。2.有人认为尾联中“年丰”具有双关义,请结合诗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3~4题。(9分)答望之①何景明念汝书难达,登楼望欲迷。天寒一雁至,日暮万行啼。饥馑饶②群盗,征求③及寡妻。江湖④更摇落,何处可安栖?注①望之:孟洋,字望之,诗人妻弟。②饶:多。③征求:聚敛搜刮,指苛捐重税。④江湖:宦海。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起笔突兀,诗题写“答”,这里却写书信难到,又写诗人求信心理急切难捺,“望”“迷”二字集中体现了这一心理。B.颔联“天寒”句点出望之来信的时间为秋末冬初,“日暮”句对应上句,也为下句起了过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渡作用,营造了一种冷清、凄寒的氛围。C.尾联诗人感叹自身飘零,“江湖”一句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所处的时代动荡骚乱,诗人为百姓找不到一块平安的栖身之处而感慨。D.这是一首酬寄友人的诗作,其中却寄寓了诗人深沉的忧患。政乱民困,零落漂泊,诗人为之感叹。全诗气韵流畅,深沉含蓄。4.这首诗既有诗人儒家仁治思想的表现,也有对社会贫困认识的局限性,请简要分析。(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9分)登赏心亭①陆游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黯黯江云瓜步②雨,萧萧木叶石城秋。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涕已流。注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陆游奉召从四川回临安,是年秋天路过建康。②瓜步:瓜步山。与建康隔长江相对。③迁都:南宋初年,主战派主张建都建康,主和派主张建都临安,建都问题成为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由回忆引出,写了自己外放四川、陕南,备尝艰辛,度过了不平常的岁月,以及奉召东行见孝宗,为自己将有再进忠言的机会而喜。B.颔联中的一个“稳”,一个“醉”,呈现出诗人经险如夷、平安归来的心境。诗人因安然乘舟渡过黄牛峡而深感幸运,故饮至半醉半醒。C.颈联写诗人眼前所见为一派肃杀凄凉的秋景,面对的又是“瓜步”和“石城”这两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此景此地,使诗人忧从中来。D.本诗前四句由“兴”字点出,后四句为“忧”字包孕。“兴”为诗人赴阙召对,或夙愿得偿;“忧”则是诗人面对现实,希望渺茫的表现。6.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登楼抒怀之作,皆写了“涕流”的情状。试比较这两首诗中“涕流”原因的不同点,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9分)雨后赠斯远赵蕃①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揩摩病眼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注①赵蕃(1143—1229),南宋江西诗派殿军人物。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绝意仕途。曾问学于朱熹,诗宗黄庭坚。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已是霜凝更雨湿”,交代赠诗的时节和天气,渲染了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凄楚的基调。B.“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虚实结合,说虽然草木依旧枯萎,但梅花一定会悄然开放。C.“穷日日”“遍村村”,从时空角度强调新春发现之难,表现出诗人探春寻春心情之急与信念之坚。D.尾联的“揩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