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专题突破卷04古代诗歌阅读建议用时:60分钟满分:72分实际得分:分一.(2024年全国新高考Ⅱ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2小题,9分)雨后为山亭独卧叶梦得①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错,“惊见阴虫绕砌鸣”的“惊”并非虫鸣惊扰了诗人思绪,而是与“几看薄月当轩过”的“几看”相对,是暗暗心惊于时光飞逝,年华空老。故选C。2.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首联写诗人独卧为山亭,似乎听到连营中的刁斗声,表达了他渴望像年轻时一样充满豪情壮志、为国征战效力;②颔联和颈联写诗人夜不能寐,只能看薄月过轩、高挂城头、南江夜静,听阴虫鸣砌。诗人已白发苍苍,英雄老去,不得重用,再难建功立业,诗人心中充满无奈、愤懑。③尾联运用终军请缨的典故,将自己与“儿童”对比,“惭愧”一词暗将矛头指向南宋统治者,表达了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国土的不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诗歌前三联描写诗人雨后独卧为山亭看到的景象,听到的声音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首联写雨过天晴,空气清新,诗人卧在为山亭中,耳中似乎传来军营中的刁斗之声。“刁斗”,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器具,铜质,有柄,能容一斗。军中白天可供一人烧饭,夜间敲击以巡更。其实诗人独卧为山亭,是不可能听到刁斗声的,诗人的错觉恰恰反映出他心中放不下军营,渴望像年轻时一样充满豪情壮志,在军营征战,为国效力;颔联和颈联写多次看到薄月过轩,心惊于又一次阴虫砌鸣,汹涌的南江在夜色中静静浮动,孤寂的北斗星独自高挂城头。貌似宁静的夜晚,诗人无法成眠,一个人静静地看着、听着,等待天明,恰恰反映出诗人因不得重用、年华空老而夜不能寐,心事重重。尾联则直接点明“白发心事”是“惭愧”,惭愧的内容是“儿童话请缨”。此句运用终军请缨的典故,将自己与“儿童”对比,“儿童”尚且“话请缨”,想要为国效力,而诗人却只能独卧为山亭。这“惭愧”的背后,是诗人渴望为国效力却不得的无奈、愤懑,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国土的不满,也有英雄老去的无奈。二.(2023年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2小题,9分)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项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诗歌主要写诗人乘舟归家时途中所见。首联点出诗人悠闲的状态及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心理感受,从颔联开始展开对途中景物的描写。诗中分别写到水面上横卧的木桥、岸边倚山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