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文言实词虚词基础巩固综合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司马错曰:“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符,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拔一国()(2)而天下不以为暴()(3)诸侯不以为贪()(4)韩自知亡三川()(5)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6)不如伐蜀之完也()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7)轻诸侯()1.(1)攻占,攻取(2)暴虐(3)贪婪(4)丧失,失去(5)解救,救援(6)完好,保全(7)轻视,看不起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而天下不以为暴②剑阁峥嵘而崔嵬B.①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C.①臣请谒其故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①以地与魏②逆以煎我怀2.B[解析]B项,“之”,都是助词,的。A项,“而”,连词,表转折/连词,并且。C项,“其”,代词,这/代词,他。D项,“以”,介词,把/助词,起调整音节作用。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译文:如果现在去攻打韩国,胁迫周天子,胁迫周天子必然招致坏名声,而且不一定有利,又有不义的名声。(2)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译文:秦终于出兵进攻蜀国,用了十个月夺取了那里的土地,然后平定了蜀国。蜀国的君主改王号为侯,秦国派遣陈庄去辅佐蜀侯。[解析](1)劫,胁迫;恶,坏的。(2)定,平定;相,辅佐。[参考译文]司马错说:“攻取了蜀国,但天下人不认为我们暴虐;取尽了蜀国的财富,诸侯国也不认为我们贪婪。这就是说,我们用兵一次,就能名利双收,还能得到除暴、平乱的好名声。如果现在去攻打韩国,胁迫周天子,胁迫周天子必然招致坏名声,而且不一定有利,又有不义的名声。去进攻天下人都不希望进攻的地方,这是很危险的!请允许我讲明这个缘故。周王室,现在还是天下的宗室;齐国,是韩、周的友好邻邦。如果周天子自己知道要失去九鼎,韩王自己知道要丧失三川,那么,两国一定会齐心合力,依靠齐国和赵国,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并且向楚、魏两国求援,以解除危难。周把九鼎送给楚国,韩把土地送给魏国,大王是不能阻止的,这就是我所说的危险,不如攻打蜀国那样万无一失。”秦惠王说:“很对。我采纳你的意见。”秦终于出兵进攻蜀国,用了十个月夺取了那里的土地,然后平定了蜀国。蜀国的君主改王号为侯,秦国派遣陈庄去辅佐蜀侯。蜀国归附以后,秦国就更加强大富庶,看不起其他诸侯国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贺若敦,代人也。父统,为东魏颍州长史。西魏大统三年,执刺史田迅以州降,赐爵当亭县公。敦少有气干,善骑射。统之谋执迅也,虑事不果,沉吟者久之。敦时年十七,乃进策曰:“愿思全身远害,不得有所顾念也。”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谓左右僚属曰:“我少从军旅,战阵非一,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明年,从河内公独孤信于洛阳,被围。敦弯弓三石,箭不虚发。信乃言于太祖。太祖异之,授都督。(节选自《周书·贺若敦传》)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执刺史田迅以州降()(2)虑事不果()(3)愿思全身远害()(4)太祖异之,授都督()4.(1)拘捕(2)担心(3)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A.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