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2025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轮复习预测专题四古代诗歌阅读预测风向一侧重考查诗歌所蕴含的“情”“志”“理”,且考查角度、方式灵活多变近几年的高考古代诗歌命题越来越关注考生是否读懂了诗歌,命题注重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内容、情感和观点态度的理解、评价能力,注重对考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而且考查角度、设问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一、(2024浙江金华东阳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①作姜夔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②枝。一年灯火要人归。[注]①吴松:江名,古称松江。②亚:接近。长亚门:长得靠近门楣。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空彤云密布,雁儿心情紧张,故说“怯”字。大雁南飞心切,正如词人归心似箭。B.“恶”,猛、厉害,可见船头风高浪急,词人恐不能与家人团聚过年,忧愁渐深。C.迎着归棹,春天的河岸上已逐渐生出一层嫩绿,词人笔锋骤转,以乐景写哀情。D.下片既有对眼前之景的实写,也有想象之景,以灯火催人快回家结笔,语淡而情浓。2.(分析情感的变化)前人认为本词由上片至下片,有“柳暗花明”之感,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二、(2024浙江温州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次韵幼安留别①唐庚白头重踏软红尘,独立鹓行觉异伦。往事已空谁叙旧,好诗乍见且尝新。细思寂寂门罗雀,犹胜累累冢卧麟。力请宫祠②知意否,渐谋归老锦江滨。[注]①诗人因蔡京指斥其为元祐党人,被贬官,六年后遇赦,返京复官。②请宫祠:请求辞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A.“软红尘”在此处指都城的繁华景象,“鹓行”以鹤群的飞行有序,比喻上朝的队列。B.颔联“乍”字写出诗人读到友人诗后的兴奋,但从“且”字可看出诗人读诗而心不在诗。C.颈联运用“寂寂”“累累”两个叠词,使诗句更富于音乐美,也强化了两种人生的比照。D.尾联“知意否”是在问友人幼安“知道我的心意了吗?”,“力”字表明自己心意之坚决。2.(分析产生某种思想情感的原因)诗人返京复官不久,便“渐谋归老”,请结合诗歌分析其原因。(6分)三、(2024湖南长郡中学适应性考试三)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9分)织锦妇[唐]秦韬玉桃花日日觅新奇,有镜何曾及画眉。只恐轻梭难作匹,岂辞纤手遍生胝。合蝉巧间双盘带,联雁斜衔小折枝。豪贵大堆酬曲彻,可怜辛苦一丝丝。织妇吟[清]汪松春蚕不尽丝,辛苦年年织。试问绮罗人,机杼何曾织?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诗首句和汪诗首句都运用比兴的手法,都直接引出下句织妇的辛苦劳作。B.秦诗颔联写织妇纤手长满了老茧的细节,生动表现了织妇辛勤劳作的境况。C.秦诗颈联从劳动技术和劳动成果角度,展现了织妇在劳作中的聪慧、巧思。D.秦诗和汪诗中的“辛苦”情感相同,都寄寓着诗人对织妇辛勤劳作的同情。2.(情感比较)两首诗都有对不劳而获者的抨击情绪,哪一首更强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四、(2024江西九江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9分)曲江二首(其二)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注]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其时京城虽然被收复,但兵革未息。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出现三个“日”字,写出诗人典衣换酒次数之频繁。B.颔联诗人慨叹人生苦短,纵使“酒债”处处,也要喝酒寻醉。C.颈联巧用叠词,“深深”直言蝴蝶之态,“款款”状写蜻蜓之姿。D.尾联诗人写“传语风光共流转”,用拟人表明惜春爱春之情。2.(引入专业鉴赏评价,创设学科认知情境)叶嘉莹先生言杜甫才性健全,作品往往呈现出“担荷中之欣赏”。所谓“担荷”,是指其直面自身或时代的苦难;所谓“欣赏”,则指其对现实生活的从容观赏。请结合本诗加以说明。(6分)五、(2024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