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2024年高三适应性考试(三)地理满分:100分用时: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某同学查询了我国甲、乙两城市二至日日出的北京时间,绘制了素描图。完成下面小题。1.形成甲城市二至日日出时间差异的根本因素是()A.城市位置B.自转方向C.公转速度D.黄赤交角2.甲城市位于乙城市的()A.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D.东南方向3.冬至日,甲、乙两城市昼长相差约()A.36分钟B.48分钟C.60分钟D.72分钟【答案】1.D2.B3.D【解析】【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出早晚主要由昼夜长短影响,而昼夜长短变化主要由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造成太阳知识点移动的原因是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故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2题详解】根据两地冬夏二至日的日出时间可知,7:12为冬两地至日的日出时间,且乙地二至日日出时间变化大,即一年内昼长变化幅度大于甲地,故乙地纬度更高,甲地在乙地以南;同时冬至日两地日出时间同为北京时间7:12,两地同时看到日出,说明两地同位于晨线上,而北半球越往北昼越短,即越往北晨昏线越往东,所以越往北的地方越要靠近东才能位于晨昏线上,所以甲地在乙地西边,及甲位于乙地西南方向,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3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北京时间日出时间晚的(7:12)为冬至日,早的为夏至日,而二分日日出时间为两个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时间的中间,即甲地二分日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6:12,乙地二分日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5:36,所以甲地冬至日比二分日日出晚了1小时,乙地冬至日比二分日日出晚了1小时36分钟,故甲地比乙地冬至日日出早36分钟,同样日落也晚36分钟,昼长较乙地长72分钟,故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点睛】北半球:一年中夏至日昼最长,日出时间最早,日落时间最晚,冬至日相反;且越往高纬度,一年中昼长变化幅度越大。土林是一种由河湖相土状堆积物塑造的如塔如林的地貌。山西省大同盆地内的土林是我国土林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图为大同土林城堡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4.形成图示岩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风力沉积B.风化作用C.流水侵蚀D.河湖沉积5.大同土林形成过程中,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A.地壳抬升B.褶皱断裂C.岩浆活动D.变质作用6.根据侵蚀程度,推测图中甲、乙、丙三类微地貌的演化顺序为()A.甲、乙、丙B.甲、丙、乙C.乙、甲、丙D.丙、乙、甲【答案】4.D5.A6.C【解析】【4题详解】土林是一种由河湖相土状堆积物塑造的如塔如林的地貌,推测该盆地曾长期被水覆盖,古湖周围的山体遭受风化剥蚀,泥沙、砾石被地表水带到湖里,一层层沉淀叠加,逐渐形成了数百米甚至上千米厚的泥沙层。后期,受地壳运动和地表气候环境的影响,形成千姿百态的塔状、锥状、城堡状等土林地貌。D正确,ABC错误,故选D。【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土林是一种由河湖相土状堆积物塑造的如塔如林的地貌,分布在大同盆地。大同盆地内的河湖挟带的大量泥沙以及冬季风挟带的尘土在古湖盆堆积形成深厚的砂砾石层;后来地壳抬升,河湖水外泄,砂砾石层裸露,接受外力侵蚀;在长期的风力、流水等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的影响下,形成千姿百态的塔状、锥状、城堡状等土林地貌。A正确,褶皱断裂、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不是大同土林形成过程中,内力作用主要表现,BCD错误,故选A。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6题详解】古湖干涸后,湖底沉积的地层迅速暴露地表,在地表水流的侵蚀和风化作用下,尚未固结的古湖沉积物发生强烈的淋蚀,地面出现许多纵横交错的冲沟。渐渐地,冲沟由浅变深,由窄变宽,平整的大地被切割成一块块城堡状、一条条墙状的地貌乙,进而又被侵蚀风化成大量柱状和锥状的景观甲,由于松散的沉积物彼此之间粘结性极差,极易被流水的侵蚀作用破坏或改造最后成为残丘丙,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土林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