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南通市2022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生态审美必须借助自然科学知识,特别是生态学知识来引起好奇和联想,进而激发想象和情感;没有基本的生态知识就无法进行生态审美。传统美学理论中有一系列与“知识”相关的问题,诸如美与真、艺术与知识、审美与认识等等。这些问题都从不同侧面涉及审美与知识的关系问题。“美学之父”鲍姆嘉滕曾提出美学是“感性认识的科学”,审美认知的任务就是把模糊不清的、由感官感受到的杂多之物转换为清晰的知觉意象。其后继者康德也指出:“为了分辨某物是美的还是不美的,我们通过想象力与主体及其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相联系。”上述两位德国哲学家分别阐述了审美欣赏的特点:审美欣赏不是认识活动,其目的是获得审美体验而不是获得知识。笔者完全同意这一点。但是,如果因此而忽略了审美欣赏与知识的密切关系,那就失之片面了。我们可以设问两个具有递进关系的问题:审美欣赏是否需要知识?如果需要,知识在审美欣赏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审美欣赏必须借助知识而展开,比如,没有基本的中国哲学知识就无法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不了解基督教就根本无法欣赏西方那些宗教题材的名画。也就是说,艺术题材的背景知识、艺术史知识为艺术欣赏提供了基础,也为艺术评价提供了参照系。艺术欣赏是这样,自然欣赏也是这样。只不过,自然欣赏所需要的知识主要是关于自然的知识。当代西方自然美学和环境美学对此进行过较多探讨,比如,加拿大美学家艾伦·卡尔森把自己的环境美学立场称为“认知立场”。他认为,关于欣赏对象的知识和信息,是对其进行审美欣赏最重要的东西,就像对于艺术的严肃而恰当的欣赏需要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的知识那样,对于自然的欣赏需要具备“自然史知识”——由自然科学特别是地质学、生物学和生态学提供的知识。那么,为什么需要这些自然史知识呢?卡尔森的解释是:关于自然的科学知识能够显示出各种自然事物和各种环境的实际的审美性质,能够恰当地、审美地把自然欣赏为“自然自身”,也就是“把它欣赏为由自然科学所描绘的那样”。卡尔森的上述观点受到了不少批评,批评者指责他混淆了审美与认识。笔者认为这种指责完全是误解,因为,卡尔森上述分析的目的在于回答环境审美的一个核心问题,即“如何欣赏自然和环境”。为此,他特别强调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卡尔森已经注意到生态知识对于自然审美欣赏的重要性,所以他的“环境美学”某种程度上也就是“生态美学”。笔者这里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真正的生态欣赏必须借助生态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知识来引起欣赏者的好奇心和联想,进而激发欣赏者的想象和情感。生态知识不是关于某一物种自身的一般知识,生态欣赏所重点关注的应该是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摘编自程相占《论生态审美的四个要点》)材料二:中国学者程相占阐述了他称之为“生态审美”的观点,认为生态学知识对于充分欣赏自然环境必不可少。他承认自己与深受康德影响的西方美学传统大有分歧,因康德坚称审美欣赏与认知无关。程的观点来自于利奥波德的大地美学,认为利奥波德借助生态学知识来提升“感知能力”。然而,程偏离了利奥波德把认知与感知联系起来的做法,实际只是追随卡尔森为了论证他的“审美认知主义”而提出的观点:正如我们需要艺术史的背景知识来欣赏艺术,自然知识对于欣赏自然也至关重要。这一类比乍一看可能很有道理,实际上是谬误的。艺术史知识的确能提高我们对艺术的鉴赏力,但它的作用不是帮助我们的知觉体验增加认知内容,而是帮助我们提高对知觉特征和细节的敏感度,而这些特征和细节在之前可能会被忽略或者不被理解。比如,懂得立体主义会帮助我们从视觉上理解一幅立体主义的绘画是在同一画面上呈现多个观察视角,从而提升我们的知觉体验。这里所要说的是,关于绘画技术和艺术风格的知识可以增强我们的知觉敏感度,从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