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3分)古代玉器为礼之重器,孔子用玉比喻理想人格: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坚硬),知(智)也;廉(棱角)而不刿(割),义也;垂之如队(坠),礼也。这一比喻寄托了()A.隆礼重法的精神B.无为而治的理想C.修身明德的追求D.选贤任能的理念【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孔子的思想,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可知,孔子用玉比喻理想人格,强调“仁”“智”“义”,寄托了修身明德的追求,C正确;荀子主张隆礼重法,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人格,没有涉及选贤任能,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孔子的思想,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3分)西汉官员朱邑,少时为舒桐乡啬夫,为政“廉平不苛”“存问耆老孤寡”“所部吏民爱敬焉”,后“举贤良为大司农丞……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上述材料可以印证西汉时期()①社会基层组织开始建立②中正官负责官员的考核③政府通过察举选拔人才④官吏为政注重优抚老弱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察举制,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举贤良为大司农丞”可知西汉实行察举制选官,具体标准有孝廉、茂才、贤良方正等,③正确;根据材料“存问耆老孤寡”“所部吏民爱敬焉”,可知,官吏为政时,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④正确;秦朝就建立了社会基层组织,排除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排除②,综上,B正确,排除ACD。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察举制,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3分)“判”是古时官员断决狱讼的文本,也是唐代铨选官吏的考试科目之一。唐代的《龙筋凤髓判》是我国完整传世的一部判例集,通过模拟判例的形式陈述案例缘由,给出判决意见,并进行解释,为应试者提供了“判”的写作程式和方法。这说明唐代()A.以法为教,轻视了道德礼义B.重视家训,教化渗透至基层C.注重判例解读,提升官员司法素养D.强调司法实践,开创律例合编体例【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可知,唐朝《龙筋凤髓判》是我国完整传世的一部判例集,通过模拟判例的形式陈述案例缘由,给出判决意见,并进行解释;且“判”也是唐代铨选官吏的考试科目之一,体现了唐朝对“判”的重视,有利于提升官员司法素养,C正确;重视“判”不代表轻视道德礼义,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家训和教化,排除B;明朝开创律例合编体例,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3分)《永乐大典》辑录了先秦到明初的书籍8000多种,明成祖撰序:“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尽开物成务之道,极裁成辅相之宜,修礼乐而明教化,阐理至而宣人文……惟有大混一之时,必有一统之制作,所以齐政治而同风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总结性类书②明成祖标榜“文治”强调了图书的教化作用③国家统一为《永乐大典》的编纂提供了条件④《永乐大典》被明政府确定为儒学基础读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综合,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级给予作答。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解答】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文化、明朝历史等知识点。根据题干中的描述,《永乐大典》辑录了先秦到明初的书籍8000多种,这表明它是一部庞大的总结性类书,因此选项①是正确的。明成祖在序言中提到“修礼乐而明教化,阐理至而宜人文”,这显示了他强调图书的教化作用,即选项②也是正确的。同时,明成祖的话中提到“惟有大混一之时,必有一统之制作”,暗示了国家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