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机密★启用前2025年河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4.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5.历史开卷考试,考生须独立作答,不得讨论,不得传抄。6.考试结束时,请将答题卡、试卷和草稿纸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欧洲人最早记录中国时把中国称作“赛里斯”(意为“丝之国”)。公元前后的欧洲文献中涉及中国时多见“远赴赛里斯以取衣料”“生丝、丝线及所成之绸缎”等记载。由此可见,当时欧洲人认为代表中国的物品是()A.青铜器B.铁器C.丝绸D.茶叶【答案】C【解析】A.青铜器是中国早期文明的重要标志,但欧洲文献中并没有特别强调青铜器,故A错误。B.铁器在中国古代虽然重要,但欧洲文献中并未特别提及,故B错误。C.欧洲文献中多次提到“生丝、丝线及所成之绸缎”,说明丝绸是当时欧洲人认为代表中国的物品,故C正确。D.虽然茶叶也是中国的重要出口商品,但在早期欧洲文献中并未特别强调,故D错误。故选C项。2.公元3-5世纪,鲜卑族拓跋部经历了由森林到草原、由草原进入中原的漫长迁徙过程(如右图所示)。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A.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B.转变了生产生活的方式C.助推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D.结束了南北政权对峙的状态【答案】B【解析】A.题干图示反映了鲜卑族拓跋部由北向南迁徙的路程,但图示内容并未体现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因此不能得出修筑了贯通全国道路的结论。故A错误。B.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公元3-5世纪,鲜卑族拓跋部经历了由北向南的迁徙过程,其生活方式也由游牧生活逐步转变为定居生活。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拓跋部逐渐稳定下来,并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从畜牧业生产转变为农业生产,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故B正确。C.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与鲜卑族拓跋部的迁徙和生产生活转变无关。故C错误。D.隋朝的统一发生在公元6世纪末至7世纪初,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与鲜卑族拓跋部在公元3-5世纪的迁徙和生产生活转变无关。故D错误。故选B项。3.唐朝时这项发明已经出现,到宋朝时由于冶金、采矿等手工业发展和战争的需要,其应用更为广泛。宋仁宗时期,《武经总要》一书专门记载了这项发明的配方及其工艺程序。这项发明在武器上的应用是武器史上的一大革命。“这项发明”指()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答案】D【解析】A.造纸术发明于西汉,东汉蔡伦改进,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文字记录与文化传播。材料中提到的火药发明与应用是由于冶金技术进步和战争需求,而造纸术与“冶金、采矿发展”“战争需要”及武器应用无关。故A错误。B.印刷术分为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主要用于书籍印刷,推动文化教育发展,属于信息传播领域的技术。其发明与应用并未涉及“武器史上的革命”,也未在《武经总要》中作为武器配方记载。故B错误。C.指南针在战国时称为“司南”,宋代应用于航海,主要用于导航。它与“战争需要”和武器发明无关,更不会被《武经总要》作为武器配方记录。故C错误。D.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时火药发明,最初用于炼丹;宋朝时,由于冶金技术进步和战争需求,火药被制成火球、火炮等武器,应用广泛。宋仁宗时期的《武经总要》明确记载了火药配方,其在武器上的使用改变了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模式,是武器史上的革命。故D正确。故选D项。4.清朝很早就实行禁止私宰耕牛的法律。顺治帝颁行《牛戒汇钞》一书,该书汇辑戒食牛肉的故事,并由顺治帝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