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2024中考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第Ⅰ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第1至15题为道德与法治试题,第16至30题为历史试题。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1.秦朝在地方彻底废除了“封诸侯,建藩卫”的做法,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郡县制度,郡县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命和考核。秦朝推行这一制度意在()A.强化经济管理B.实行思想控制C.加强中央集权D.防止外戚专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朝建立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材料属于秦朝的政治制度,不属于经济措施,比如统一货币,因此,无法强化经济管理,排除A项;秦朝通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排除B项;材料属于秦朝地方管理制度,与外戚专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魏书》记载,大臣高闾认为夏商周三代疆域不大,实行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祭告天地的仪式),劝孝文帝也举行封禅大典。孝文帝却认为南方荆州和扬州尚未归顺,不欲封禅。由此可见,孝文帝()A.学习汉族政治制度B.推动北方人口南迁C.打击藩镇割据势力D.胸怀国家统一大志【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孝文帝却认为南方荆州和扬州尚未归顺,不欲封禅”可知孝文帝认为并未完成统一,因此并未举行封禅,说明孝文帝胸怀国家统一大志,D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关于封禅的内容,无法得出学习汉族政治制度,排除A项;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导致北方人口南迁,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社会稳定,并未促进北方人口南迁,排除B项;唐朝中后期才出现藩镇割据,排除C项。故选D项。3.图1和图2分别是三国时期和唐朝的生产工具。这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图1图2A.利用运河发展经济B.学习北方畜牧经验C.重视农田水利灌溉D.善于推广犁耕技术【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生产工具图片可知分别为曹魏时期的翻车和唐朝时期的筒车,翻车可以连续将低处的水提升到高处,便利灌溉;遇到涝灾,也可以用来排水,是中国古代农业领域长期使用的一种灌溉工具。筒车是唐代的灌溉工具,说明古代劳动人民重视农田水利灌溉,C项正确;材料中生产工具是劳动人民利用自然河流进行灌溉发展农业生产,排除A项;材料属于水利灌溉,不属于畜牧,排除B项;犁耕技术主要表现在耕地工具,而材料属于灌溉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4.隋唐时期大书法家共15位,其中南方占11位,并集中分布在今天的江苏、浙江两省。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地区得到了持续开发B.科举制度培养了大量人才C.书法开始成为专门的艺术D.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频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隋唐时期大书法家共15位,其中南方占11位,并集中分布在今天的江苏、浙江两省”可知,隋唐时期,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因此大书法家中南方的比例较高,A项正确;科举制属于选官制度,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了,排除C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5.1920年春,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与李大钊等人多次座谈,向他们介绍十月革命,使他们“看到了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轮廓”。这反映()A.新文化运动的逐步兴起B.中共成立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D.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20年春,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与李大钊等人多次座谈,向他们介绍十月革命”和所学可知,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成为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与李大钊等人多次座谈,有利于李大钊等人对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理解,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