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预习必背内容一、课内必背古诗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9.古诗词三首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本诗描写了深秋时节暮江落日和露伴新月的美景,展现了一幅色彩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青绿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注释:(1)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2)残阳:快落山时太阳的光,也指晚霞。(3)瑟瑟: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4)可怜:可爱。(5)真珠:这里指珍珠。译文:中心思想:绚丽的秋江暮景图,表达了诗人对傍晚江畔秋色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课文、文言文、古诗词、日积月累】第1/16页本诗描写了诗人游览庐山时的所见、所想,描绘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要想真正了解事物,就要从不同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注释:(1)题:书写,题写。(2)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庐山脚下。(3)识:认识,辨别。面目:面貌,诗中指庐山的风貌。(4)缘:因为。身:自己。译文: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山是峻峭挺拔的山峰;从远、近、高、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呈现出各不相同的样子。之所以辨认不清庐山真正的样子,是因为我自己就在庐山之中。主题概括:方面、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雪梅[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注释:第2/16页(1)降:服输。(2)骚人:诗人。(3)阁:同“搁”,放下。(4)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5)逊:不及,比不上。译文:本诗展现了一幅梅雪争春图,以“梅逊”“雪输”凸显了两者各有特色、各有所长。诗人的观察角度从梅有其香(味道),雪有其白(颜色),二者有不可比的特色出发,告诉我们人也一样,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这使诗人很为难,只好放下笔来,费心加以评判。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主题概括:为人处世上要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21.古诗三首注释:(1)但使:只要。[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2)龙城飞将: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第3/16页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选派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3)教:令,使。(4)胡马: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译文:秦汉时期的明月与边关,万里长征的人却一去不见回还。如果李广将军依然镇守着边关,绝对不会让那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主题概括: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释:(1)凉州词: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2)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这里指极精致的酒杯。(3)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4)沙场:战场。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促人出发了。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第4/16页主题概括:这首诗写出了边塞将士们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的情景,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无常、频繁和将士们视死如归的豪迈情怀。[宋]李清照夏日绝句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释:(1)项羽: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后来与刘邦争夺天下,失败自杀。(2)不肯过江东:项羽在与刘邦的斗争中失败,有人劝他东渡长江,再作打算。但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自杀身死。江东,长江在安徽芜湖、江苏南京间作西南、东北流向,古人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译文:活着的时候,应当做杰出的人,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项羽,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逃回...